议论文阅读20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议论文阅读(20 篇)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18 分) 心若宁静,便是智慧所在 谢青松 ①老子曾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指出厚重是轻率的根本,宁静是躁动的主宰。在他 看来,静是生命万物之根柢,是存在的本来状态,也是大道的根本所在。老子直接将“静”与 “道”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静观玄鉴的功夫来体悟大道,而智慧正是道的体现。 ②宁静是心的本来状态,是“我固有之”的本性。人的心灵之所以渴望宁静,是因为心灵 的本性就是宁静。宁静也是智慧的源泉,这意味着,智慧并非向外求取的结果,而是从内心的 宁静中自然显现出来的。正因如此,古人主张通过“守静”的功夫来获得智慧。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道:“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袁枚也有诗曰:“静里工夫见性灵,井无人汲夜泉生。蛛丝一缕分明在,不是闲身看不清。” ③欲望是内心宁静的敌寇,是它关上了智慧的大门。《礼记·乐记》中说“人生而静,天 .. 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在现实当中,人的心灵被外物所惑,其本性被遮蔽,杂念 纷飞,于是不再宁静。心灵一旦被遮蔽,既无法看清自身的本性,也无法看清万物的本性。孟 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指的就是通过读圣贤之书来去蔽存真、归复本 性。老子所说的“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就是要通过去私除妄,将心灵这面镜子,彻底洗涤 清理干净,复归于婴儿般的纯真本性。 ④清代名相张廷玉就深谙静谧之道。在《澄怀园语》一书中,张廷玉曾引用北宋理学家邵 雍的诗句“静处乾坤大,闲中日月长”来说明“静”的重要性,并坦言“予一生好静,于此中 颇有领会”。张廷玉说:“吾人进德修业,未有不静而能有成者。”不独学问之道如此,“凡人耳 目听睹大率相同,若能神闲气静,则觉有异人处”。他通过观察进而得出结论:“天下有学问、 有识见、有福泽之人,未有不静者。”在张廷玉看来,“盖天下之乐,莫乐于闲且静。果能领会 此二字,不但有自适之趣,即治事读书,必志气清明,精神完足,无障碍亏缺处”。张廷玉身 为康、雍、乾三朝重臣,居官五十载,仍能保持淡定自若、既闲且静的心境,这与他对静谧之 道的体悟是分不开的。 ⑤宁静与智慧,是“心”这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因此,心若宁静,便是智慧所在。老子说,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真正的智者,不必盲目向外追逐,他通过向内探求, 保持内心澄明,虽不出户,仍可知天下,虽不窥牖,仍可见天道。因为,心若保持足够的宁静, 一切奥秘将自行显现。换言之,当一个人内心足够宁静时,智慧之门便朝他开启了。当一个人 内心躁动不宁,智慧之门便向他关闭了。 (选自《云南日报》2018 年 05 月 11 日,有删改)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选文第③段加点的词语“敌寇”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3 分) 选文第④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作用。(3 分) 5.你从选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6 分) 二、(2018 遂宁改编)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19 分) 想和做 胡绳 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⑤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⑥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