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邓铁涛“冠心三论”
中医对于冠心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综观现
状,过度强调活血化瘀,大有 #8220; 一法代八法 #8221;
之趋势。针对这种诊疗思想,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
提出了 #8220; 冠心三论 #8221; ,以纠其偏,整理如下。
冠心三论
1. 1 论#8220; 正虚为本,邪实为标 #8221;
邓老认为中医发病学的特色之一,是重内因,这与西医学注重外部因素的思维方法是不同的。内因是基础,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符合辩证法的。内因是主导,是积极主动的一方面,可控制;外因相对而言是消极的,多不以主观意志而改变。中医认识疾病是为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手段,
因此,更为重视内因, 发病学和治疗学一以贯之, 密不可分。所谓理、法、方、药的统一,即是此意。中医学认为,内因
主要是指人体的 #8220; 正气 #8221; ,发病学的第二大特色就是强调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能动性和主要作用,正
气为本,是中医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内经》云: #8220;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8221;
#8220; 虚邪贼风,不得虚,不能独伤人。 #8221;#8220; 治病必求于本。 #8221; 邓老指出,以上两点是中医学理论
思维的出发点,离开这两点,认识和思维上就会偏离中医的
轨道。
再者,冠心病的邪实,不外乎气滞、痰阻、血瘀、寒凝、食
积,而从中医病机理论分析, 这些均属内生之邪, 为继发的、第二病理因素。也就是说,这些实邪不是始动的、第一位的
病理因素,第一位的应当是正气亏虚,由于气、血、阴、阳的不足,产生以上诸邪。结合临床实际,七情所致之气滞血瘀、饮食所致之食积痰阻、感寒所致之寒凝伤阳,只是冠心病发作的诱因,而并非主因;是一时之因,而非始终之因。一时之因易去,而根本之因难除,一时之因虽暂去,然仍不
能阻断病情发展,故当求 #8220; 本#8221; 。本病发生,由正气亏虚,致实邪丛生,再因邪实而伤正,如此恶性循环不
已。故治疗上须着眼于根本的、始动的关键环节,方能打断此恶性循环。
在#8220; 标本 #8221; 的问题上,邓老从辨证法出发,认为中医的求本思想是符合辩证法的,我们中医的目光应当放在
#8220;
本#8221; 上,只有抓住正气这个 #8220; 本
#8221;
,才能在复杂的病情中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来。
其次,临床用药上,祛邪之品,长服久服必耗伤正气。活血
化瘀之药,有伤血、损胃之弊,服之稍久,均诉胃纳不振、
暖气泛酸等,甚则短气日甚、吐衄便血。只有正气盛,方能
运化药物,防止药物之偏害。
1. 2 论#8220; 五脏相通,心脾相关 #8221;
概览现代中医界论治本病,往往强调心之气、阳、阴、血不
足,瘀血内阻的发病机理,而对于 #8220; 整体观 #8221;
这一根本观点有所忽视。邓老早已注意到这种倾向,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就明确指出:冠心病的论治,决不能仅局限
于心,而应立足于整体, 着眼于五脏相关。《内经》谓#8220;五脏相通,移皆有次 #8221; 即为此义。
《内经》论病,非常重视五脏相关作为指导。如 #8220; 五
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 #8221; ,以及《灵枢 #183; 厥论》所论 #8220; 厥心痛 #8221; ,无不体现这一思想。中医认为,某一病变虽有主脏, 但由于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故常可因他脏之病引起。冠心病的心绞痛,从古代文献中可以发现,是强调治五脏而非仅治心
的。《金匮要略》云: #8220; 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8221; 以温补脾胃论治胸痹;明代王纶《明医杂著》云: #8220; 肝气通则心气和, 肝气滞则心气乏。 #8221; 李梃《医学人门》引《五脏穿凿论》云 #8220; 心与胆相通 #8221;
等等。这些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是值得我们继承的,邓老一
再强调:这种 #8220; 五脏相关 #8221; 的诊疗思想,正是目
前我们临床中有所忽视的,需要加以强调。
邓老结合具体临床实际和岭南地域特色,提出五脏相关之中
#8220; 心脾相关 #8221; 在冠心病的病机演变中具有重要
作用,以此作为辨治本病的指导思想。因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饮食水谷人胃, 须脾胃健旺, 方能化生精微,上奉于心,变化而赤, #8220; 是谓血 #8221; ;精微与呼吸之清气相合,生成宗气,亦称 #8220; 大气 #8221; ,布于胸中,贯心脉而司呼吸,是心中阳气之根源。心气、心血皆由
中土化生,脾不健运,则气血亏乏,心阳不用、心体失荣;或者痰浊内生,浊邪客清,脉道不利,发生本病。故本病之虚,虽日心之气、血、阴、阳不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计算机操作系统内存学习管理系统可变分区存储学习管理方式的内存分配回收.docx
-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学习教学改革探讨.docx
- 记叙文写作的用墨及惜墨.docx
- 记叙文学习知识点学习汇总.docx
- 记叙文阅读题详解.docx
- 该如何面对死亡看看三个icu医生的死亡观.docx
- 说课学习教案稿文本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docx
- 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感.docx
- 读《幻城》有感850字数.docx
- 读《音乐鉴赏》之京剧4.docx
- 邯郸市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docx
- 郊区实验中学2018年2019年学年高中高二上学期数学期末模拟试卷习题含解析.docx
- 鄂温克族自治旗高级中学2018年2019年学年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习题物理.docx
- 酵素的做法—救你救我救大家的良方,快动手做啊[图片][视频].docx
- 金平区二小2018年2019年学期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月考试卷习题.docx
- 金阳县第二中学2018年2019年学年上学期高中高二数学月考试卷试题含解析.docx
- 金骏眉原来么这好.docx
- 铁塔公司室分技术规范总结.docx
- 锅炉一二级维保技术规范总结.docx
- 锅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