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筝乐《幻想曲》创作技法中的民族元素
古筝曲《幻想曲》是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在1989年创作的,它是一首具有云贵地区音乐风格的古筝独奏曲,也是王建民先生一系列筝乐创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作曲方面,该作品不再局限于古筝乐曲传统的五声音阶定弦,而是选用了云南地区极有特色的民歌音调与节奏作为素材。在演奏方面,这首作品更是加入了一些拍打琴弦、敲击琴板的技法,使得作品节奏灵动有感染力,同时这些全新的演奏技法也极大地拓展了现代筝乐的艺术空间。王建民先生在创作中,既保留了一些传统筝乐的音乐元素,在作曲与演奏技法上也有大胆创新。正是因为作曲家秉承着“推陈出新”的创作理念,才使得该作品与众多优秀作品一起打开了现代筝乐的大门。
一、苗族民歌元素在《幻想曲》中的运用
苗族民歌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音乐发展上较为重要的分支,《幻想曲》以苗族民歌音乐“飞歌”为题材进行创作。该作品既以苗歌音调为素材,又将这些整体乐思加以整合,发展了苗歌音乐元素,拓宽了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法。坚持原素材,发展新素材,这正是《幻想曲》创作的思维模式。
(一)调式音阶苗族民歌是中国音乐文化极为重要的分支,而“徵羽宫商角”是苗族民歌流传最为广泛的五声音阶调式,这种调式音阶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作曲家王建民先生正是运用了苗族民歌传统的五声调式音阶进行创新與拓展,加入了现代音乐的变音偏音,形成了既带有民族风情又不失现代筝乐风格的特色弦序。
(二)声部织体。在《幻想曲》中,苗族男女在对唱中形成了多声部织体的音乐结构。例如《幻想曲》如歌的慢板这一部分中的第9小节至第12小节,就是多声部织体的体现。这种恰到好处的卡农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一唱一和的呼应,在左右手灵巧配合下,赋予作品灵动的生命力与可唱性。
(三)曲式结构。筝曲《幻想曲》是一首以中部为插部且带有尾声的三部曲式作品。整首作品由散板、如歌的慢板、活泼的快板、激扬的广板四个部分构成。作品的第一部分散板即引子,由两个乐句构成,简单松散但不拖沓。作者巧妙运用了两组琶音来担任整首作品开场的重头戏,使得作品一开始便具有优雅梦幻、细腻干净的风格。
作品的第二部分即如歌的慢板共分有四个乐段。第一乐段在右手细腻的长摇中展开,加入左手同音反复拨弦中音区的1,使得该部分如歌般的悠扬抒情。在演奏第一乐段慢板时,节奏应随乐曲情绪的走向相应改变,不局限于拖沓的左手拨弦,也不束缚于右手规定的节奏,自由变换以呈现静谧、梦幻的意境。
第二乐段较第一乐段在情感上更为轻盈活泼,运用了双手的复调,使得左右手一唱一和,将该段推向了更为成熟的高潮。第三乐段来到了如歌的慢板层次感递进的最高潮部分,此时右手的摇指应连贯细腻、拖劈弹性有力,使得音乐在听觉上更加诚恳、执着。第四乐段又在右手的长摇中回归到柔和静谧的意境,在一组琶音中含蓄结束了该部分音乐。
作品的第三部分即活泼的快板,是整首作品最具表现力的一段。进入时是一段低音热烈的小快板,彷佛充满号召性的锣鼓,使得乐曲的主题呼之欲出。接着,通过敲击琴码、拍打琴板来模仿少数民族乐器的音响与节奏,使得作品由如歌的慢板的歌唱性转换成了活泼的快板的律动性。
当作品进行到第157小节时,调性转为F大调,随后在第176小节又将调性转为降B大调,最后回归到主调D大调上。通常的转调都要依靠移动琴码来获得,但王建民先生巧妙运用作品一开始定弦所设计加入的变化来自然过渡转调,这也体现了作曲家成熟的技艺。三次转调,音乐的灵魂与精髓始终围绕着主要乐思来进行,最后完美回归原调,使得该部分乐曲完整统一、层次感鲜明。
二、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法在《幻想曲》中的拓展
(一)非传统五声定弦的带变化音定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筝乐一直沿袭着传统的五声调性,随着音乐的发展,现代筝乐也在萌生与不断创新。作为现代筝乐的代表性作品,《幻想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五声音阶,而是在演奏前通过移动琴码,将D调原有的do re mi fa so la中的re升高半音,la降低半音,排列出了全新的音阶。其实这样的定弦是有意而为之,《幻想曲》是以云贵地区苗族音乐作为素材而创作的,定弦中的升re(即降mi)与降la其实是苗族音乐宽调式中产生的偏音。由此看来,这样的定弦不仅保持了苗歌音乐的风格特征,也使得乐曲摆脱了传统的五声音阶,充满了现代色彩。
(二)调性的多变。在古筝演奏中,转调一般都需要依靠移动琴码才能完成,随着演奏技法的成熟,演奏中途如果多次加入移动琴码的转调,势必会影响作品的整体性。《幻想曲》的作曲家正是考虑到了这一关键点,才会在演奏最开始之前的定弦上花心思。在演奏开始的人工定弦中,出现的升Re音与 降la音正是整首作品三次转调不用移动琴弦的关键所在。
在原调D调中出现了降Ⅴ级,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