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力资源知识)李镇西学
习材料汇总
一个班集体的生活。现在回忆时他说: “书中洋溢的青春气息深深地感染了我,特别是郑波、杨嫱云们的理
想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情怀,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至今,小说的扉页的诗序他仍然能背诵下来。
没有更多的理由,就这样,想做一名人民教师。
他甚至想: “我一定要把我带的班也建设成为《青春万岁》所描绘的那样的班级!”
1982 年春天,离开四川师范大学前去四川乐山一中报到时,他的背包里真的有一本王蒙的《青春万岁》。
哪里想到,这一激情的冲动就使他对教育 “痴迷”了20 多年。
“爱心源于学生给予的爱”
李镇西爱学生是出了名的。
曾经有四名普通中学生给周济部长写了一封信,推荐一本好书,那就是李镇西的第一本著作—— 《爱心与
教育》,这本曾再版印刷多次的书,记录下了他教育实践中的大量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一个夜晚,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敲开了我的家门,他自我介绍说他是一个退休工人,但读了《爱心与教
育》非常感动,于是决定一定要见见我,除了向表示感谢,还想请我为她做教师的侄女儿写几句话。过了几
天他再次来到我的家里,手里提着一袋猕猴桃,说: “礼物很薄,但这是我的一片心意!”这以后,这位老
人奔走在成都市内许多小学,义务宣传《爱心与教育》。
关于这本书的故事有许多许多,李镇西甚至想写一本关于《爱心与教育》故事”的书。
1998 年,在国内的一次研讨会上,苏霍姆林斯卡娅,这位曾影响几代人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
儿,称赞李镇西是 “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限于篇幅,记者不想长篇累牍地讲述他爱学生的众多故事,读者可以看看他的这本《爱心与教育》。
是什么使他这样爱学生?
李镇西曾对记者说: “不是我爱学生,而是学生爱我。学生都是爱老师的,关键是老师能否感知学生的爱。”
1983 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这年春天他因劳累过度,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最后不得不住院
治疗。
他本不打算告诉学生,想悄悄离开学校,但还是让学生们知道了。于是,在离校那天下午他为学生上最后
一堂课的时候,教室里哭成了一片!
在住院的一个月里,孩子们分批分批地去看望他,为他哭,为他笑。学生们那样爱他,使他深深地爱上了
他的学生。他甚至偷偷地从医院溜了出来,带着学生去峨眉山玩了整整一天!晚上回病房被护士长狠狠批评
了一顿,但他觉得那天晚上是住院以来睡得最好的一夜。他经常想:怎样才能报答学生对我的厚爱?
那时,他住在单身宿舍,条件很艰苦,一位家长来学校看他很关心他,第二次来的时候,给他提来一筐鸡
蛋,让他补补身子。人家硬让他收下,他只好收下了。他感到非常温暖。第二天课间操时,他用煤油炉子煮
一个鸡蛋,然后,叫来那个家长的孩子,把热鸡蛋塞给他说: “这是你爸爸托我给你煮的,快趁热吃了!”
以后每天一个,直到吃没为止。
如今,有许多青年教师问他,当班主任疲倦了怎么办,他的回答是:一、感受学生的爱,为了学生的爱尽
自己的责任;二、把每一个工作日都当作创造日。
这 20 年,李镇西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小爱”——“大爱”——“民主”
工作之初,他曾出手打过学生。一次是因为别的班学生到他们班来捣乱,另一次是别班的某个男生打篮球
时欺侮他们班的小同学。那时,他都认为是出于对本班学生的爱护。他认为打的不是学生,是流氓。所以学
校领导多次找他谈心,他都不服气。
领导说: “要爱学生!你不是在给学生读《爱的教育》吗?”他听了很委屈,他觉得正因为是爱自己班级
的学生才动手的。
但也有少数学生直言对他说: “老师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打学生”。
李镇西后来总结道: “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 ‘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
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 ‘爱’是自私的。”
“真正的爱应该是一种大爱,是爱所有学生,爱身边所有的人。”李镇西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
有些老师给他来信说:
“我觉得我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但是工作中仍然力不从心,尤其让我伤心的是,我那么爱学生,可学生
仍然不理解我,也不爱我。问题出在哪里呢?”
“爱心教育好是好,但有的学生实在太调皮,根本管不住呀!”
对此,李镇西则说: “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他认为,爱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
“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同时,李镇西也认识到,爱心超出一定的限度就成了 “溺爱”,而有的爱心在体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侵
犯了学生的权利,这种爱他认为是 “扭曲的爱”,甚至是 “专制的爱”。
由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