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0画坛怪僧八大山人和石涛.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画坛怪僧——八大山人和石涛 画坛怪僧——八大山人和石涛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 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 多。 这是郑板桥为八大山人、石涛上人的山水画所作的题诗,这首诗极其精彩地概括了这两位大画家苦难的一生和其艺 术作品的悲剧风格。八大山人和石涛有许多奇特的相似之处:他们都生活在明末清初,他们都是明王室的后裔,他们都避世出家,尤其是,他们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伟大改革家——他们秉承徐渭叛逆的激情,饱蘸自己苦涩的血泪,倾其全部孤愤、兀傲的生命和灵魂,创造出一种惊神泣鬼、悲怆奇绝的艺术风格,达到至今无人可以企及的独特高度。他们以自己的创作向世人证明:中国的水墨画并非只能表现士大夫退隐、出世、超逸、无为的情调,也能表现激愤的叛逆精神;并非只能作为优美的消遣或无奈的寄托和安慰,而且也能达到悲剧的高度,令人愀然心痛而又茫然神丧,沸然血涌而又潸然泪下 ! 一、八大山人的生平与创作 八大山人原名朱统,后来改名为朱耷,属明朝的宗室,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藩南昌的宁献王朱权的后裔。他 出家做和尚后, 因常念 #8220; 八大人觉经 #8221; ,故自取法号八大山人, 此外,他出家前还曾以 #8220; 雪个 #8221; 为名,做和尚时还有一些古怪的别号如刃庵、 个山、个山驴、 驴屋、人屋,后来做道士时又取名牛道朗、 朗月、破云樵者。在所有这些名字中, #8220; 朱耷 #8221; 算是他的正式姓名, 而流传最广、给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名字,则是 #8220; 八 大山人 #8221; ,这不仅因为他常用这个名字在画幅上题款,更主要的是因为, 他在题款时, 把 #8220; 八大山人 #8221; 四个字联缀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组合,让人看起来就像 是#8220; 哭之 #8221; 或#8220; 笑之 #8221; 的字样,以表示他那哭悲家国、笑傲人生的心态。这种能直接表达画家 的心态并与其艺术作品结为内在统一体的题款,在中国书画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八大山人生于 1626 年,即明熹宗天启六年。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出色的山水花鸟画家,所以他从小就受到家学的熏陶。他的父亲号痴仙,喑哑不能说话,可能是因为遗传的缘故,八大山人也有口吃的毛病,这一毛病可能促使他形成 一种敏感、好激动甚至带有一定神经质的性格。八大山人的 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世代荫袭的贵族生活中度过的,少年时 曾参加过科举考试, 取得了 #8220; 诸生 #8221; 的资格,他 的儒学老师们都很看重他。既有祖荫,自己又有学问,看来 他的功名前途是很可乐观的。可是厄运很快就降临了,在他 19 岁那年,即 1644 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 皇帝自杀,明朝灭亡了,不久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很快战败,清兵长驱南下,扫清明室残余,建立了满清王朝。这一系列历史巨变,也使八大山人一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久后,他的父亲就死了。社会地位的剧变给八大山人以沉重的打击。他废弃了自己的姓和名不用,改称自己 为雪个。有一天,他突然在自己的家门上大书一个 #8220; 哑#8221; 字,从此与人交接时, 不是做手势, 就是用笔写,而不再开口说话了。他爱酒,但酒量不大,喜欢用拇指与人 赌酒,拳胜了哑声一笑,举杯痛饮,直到喝醉,酒醉时唏嘘饮泣、乱发披面。他又经常戴着布帽,拖着长领袍子,穿着破烂的、露出脚跟的鞋子在大街上舞袖游荡,引来一大群孩子在他后面追逐嬉笑。人们都说他已经疯了。 他的疯癫是如何引起的呢 ?据说是因为当时临川县的县令胡亦堂请他去做客,他勉强在那里住了一年多,终于发了狂疾,忽然大笑,又忽然痛哭,胡亦堂只好把他送回南昌。 有人认为八大山人并未真疯,而只是佯狂。佯狂的可能 较大,因为他作为明王室的后裔,肯定要受到清朝统治者的密切注意,这不仅因为在清朝统治者看来,这种人国恨家仇最大,而且因为当时反清复明的运动总是拥戴一个朱明的后裔作为号召和旗帜,所以这种人潜藏的危险性较大。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八大山人确实随时面临迫害,所以他改名换姓、装聋作哑以至佯狂假癫,不失为一种全身之道。不过,在这种佯狂中,或许也有一些真疯的成分,因为家国亡恨和忍辱偷生的痛苦,是会使人的心情十分悲愤以至狂躁的。 但是,这种佯狂可以用于一时,而不可用于一世,因为它给佯狂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而且难免露出马脚,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更容易逃避政治迫害、更为安全的生活方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唯一的出路只能是遁入空门。于是,八大山人在清兵入关后的第五年即顺治五年,剃发当了和尚,那时他只有 23 岁。又过了五年,他在耕庵老人那里正式受戒,随后自己就在离新建县西 40 里的洪崖开山说法,从学者经常有一百多人,可见他的影响是不小的。他把母亲接到洪崖供养。在洪崖期间,八大山人除潜心佛学和书画外,还对道学

文档评论(0)

135****23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