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百合花》为例简析茹志鹃的小说特色
【摘要】:《百合花》是茹志娟的代表作,小说创作于1958 年,得
到了茅盾先生的大力支持。纵观《百合花》,可以看出在全文朴实自
然,在处理细节、刻画人物性格上匠心独运,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而其富于诗意的叙事风格则把作品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茹志鹃 百合花 通讯员 艺术境界 细节 人物性格 质
朴 被子 人物形象 情节
【正文】:1958 年,茹志鹃写成了短篇小说《百合花》,先后寄出去
两次,都被退了回来,最后终于在《延河》上发表了,就在小说发表
三个月之后,茅盾向读者推荐了它,这给她以起死回生的力量。茹志
鹃回忆说:“已蔫到头的百合,重新滋润生长,一个失去信心的、疲
惫的灵魂又重新获得了勇气、希望,重新站立起来,而且立定了一个
主意,不管今后道路千难万险,我要走下去,我要挟着那个小小的卷
幅,走进那长长的文学行列中去” ①。
《百合花》是一篇只有六千多字的小说,得到了茅盾的热切关
注,说明先生具有慧眼卓识,说明它确实是一朵盛开的艺术之花,是
当时文坛上不可多得的珍品。这篇 “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茅盾誉
之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是“静夜的箫声”。
《百合花》集中了茹志鹃艺术风格之精华,堪称为前期代表作。
同时,也是一朵与作家命运息息相关的心灵之花。《百合花》描述的
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战场。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我”
在战争爆发前被安排到前线包扎所,由小战士护送——一个十九岁
的农村青年,不善言辞,特别的纯朴善良。在事件的发生过程中,无
论是与我的相伴而行,还是借被子的情节都突出了小战士怯于女性,
以及与两个女性之间的微妙关系的变化。没有太多的笔墨描写小战士
的动作,只有他和两个女性的交往以及神态的变化,再就是他的衣裳
上的破布片,放在石头上的馍馍。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
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
茹志娟说:“《百合花》在我创作的历程中,是关键的一个作品,
是使我鼓起更大勇气走上创作道路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跟随
我经历的波折不算小。同志们说我在创作上还有希望,尚可发展,曾
以《百合花》为例;而‘四人帮’搞文化专制主义,冠我以‘文艺黑
线的的金字招牌’也以它为例;较多的读者记得的也还是它。那么就
让它明明白白地,作为我创作道路上的一个标志吧!②”
茹志鹃因《百合花》而成名,在荣誉面前,她考虑的是更艰苦的
攀登。她以茅盾的鼓励为动力,在创作园地里开始了更加辛勤的耕耘。
茅盾又在《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一文中,对《百合花》从篇章结
构到人物形象以及表现手法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透彻入里的分析。茅
盾先生将《百合花》的风格概括为四个字:③ “清新、俊逸”。《百合
花》确是一篇使人 “满意”,令人 “感动”的诗篇,优美、抒情、清
新、自然。作家努力将生活中发掘出来的美加以提炼、升华,巧妙编
织,给人以艺术享受。茹志鹃说:“我要用我这双眼睛,在大家共见
的生活中,去找出单单属于我的东西②”。
为什么呢?因为茹志娟的《百合花》更是百花中的奇葩,无论从选
题,还是叙述上来看,都有着独特的美感与特色。
1、万绿丛中几点红——独特的取材角度
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虽然写的是发生在一九四六年中秋的故
事,但它成稿后首次露相却是在 1958 年夏天。无论是故事发生的时
间,还是发表的时间,《百合花》相对于那个时代的取材来说都可谓
是匠心独用,别出心裁。
一般来说,对于 20 世纪四十年代的事,当时的主流文坛普遍的
文学取材倾向于塑造抗战中或解放战争中的典型的光辉的共产党的
形象。像《红岩》里的主人公江姐,《红日》主人公陈毅,粟裕等。
红色经典似乎是那个时代小说创作的主旋律。据当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红色经典《红岩》曾创下了 1000 万的发行量,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
由此可见红色题材在当时之盛况。至于《百合花》发表的时代
——1958 年前后,也就是中国刚刚完成三大改造时期,“农村土改”,
“农业合作化道路”,“人民公社”似乎才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而文
学作品不可避免的以反映农村巨变为创作的主要素材。柳青创作的以
揭示中国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必然性为主题的《创业史》,毋
庸置疑的成为了当时公认的建国以来十七年文学的标本之作。
《百合花》就写在这样一个红色充斥的时代,然而,茹志娟却选
择了从平凡的人——一个小通讯员入手,加以精细挖掘和描绘,以反
映时代面貌,揭示人物的崇高和伟大,来顺应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