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解析(20201227225919).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 2、掌握“修、期、之、临、所(所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 、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掌握“修、期、之、临、所(所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3、归纳“之”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 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 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 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欣赏 《兰亭集序》吧。 二、课文讲解: 1、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 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 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 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 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 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 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 ,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 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1 2、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 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 著作或某一材料, 说明写作过程、 写作目的、 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 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 ;也有请 他人写的,叫“他序” ,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3、作者介绍 学生读注释【 1】,教师补充: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 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 他有“书圣” 的美称。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 放脱。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古 人评价: “飘如游云,矫如惊龙。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 艺术的美, 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只可惜, 我们看到的只是临 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 补充:《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 321—— 379)字逸少,王旷之子,王敦、 王导之侄,东晋初太兴四年生,太元四年卒,年五十八岁,少有美誉,朝廷公卿 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扬 州刺史殷浩遗书,劝使应命,乃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以为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羲之素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会稽有 佳山水,名士多居那里,谢安未仕时也住那里。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 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 特撰此序,以申其志。(引自《汉魏六朝散文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8 年版) 4 、整体感知: 《兰亭集序》是一篇诗集序言, 作者以情感饱含的笔触, 记叙了兰亭的山水 佳胜和宴会盛况, 进而抒发了对世事变幻、 死生无常的感慨。 文章反映了一般封 建士大夫的人生观; 但作者没有彻底走向消极无为,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其 时盛行的死生等同的虚无哲学观, 于悲慨中透露出对现实生活

文档评论(0)

171****9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