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本文选择以司马光为考察中心,探讨在熙丰年间居洛士宦与道学兴起的关系。司
马光作为北宋中后期思想与政治交织点上的核心人物,以他为讨论中心,更有利于从
思想和政治的视角去理解北宋后期的政治改革及其思想变化。自仁宗庆历年间以来,
儒学复兴之大潮愈来愈猛烈,当时尚年轻的司马光就在庞籍、范仲淹等人的感召下,
潜心阅读儒家经典,以期治平天下。仁宗在位时期的历史发展和衍变即是道学兴起的
时间条件。神宗熙宁年间,以司马光为首的一大批元老重臣,因反对变法而退居洛阳。
洛阳由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道学即兴起于此空间之中。
时空具备的儒学大潮所衍生出的“道学”思潮,在司马光身上有着极为显著的体
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北宋诸儒通过理解《易经》,重建儒家思想和政治秩序的根基。
“形上”与 “形下”揭示了“道器变通”之理的第一个层次:世间万物的存在方式不
是 “隐”便是 “显”。“知”与 “行”揭示了“道器变通”之理的第二个层次:人的
主体性。“体用”则揭示了“道器变通”之理的第三个层次:道学思潮在对抗佛教的
过程中,渐趋以“体用”的思维方式来阐明儒家圣人之教。
司马光在理解 《易经》的基础上,通过发挥 《中庸》的思想来论述天道与人道沟
通的方式——上下通达。首先,上下通达的基础在于确立 “中”的视域。其次,人要
在天命、率性、修道和教的相互贯通中,实现天人之间的合一。最后,惟有 “诚”才
能真的使天道与人道上通下达。司马光道学思想的具体内涵,表现在天道和人道两个
方面。天道的显现是由天及人的过程,司马光的 《潜虚》揭示了这一显现的过程:始
于气而终于命。从家范之道、君道和臣道三个层次阐述人道的内涵。
以司马光思想为代表的道学思潮,在北宋神宗时期兴起,其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
大事件,其实质乃为宋儒超越汉唐,追溯先秦文化的行动。本文通过思想史与政治史
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出北宋兴起的道学具有两大特点:其一:北宋诸子的学问思
想之根基在于 《易经》,他们对于象数均有所理解,邵雍最为精通,司马光、二程次
之;其二:北宋道学的终极关怀在于政教秩序的重建。
关键词:司马光,道学,道器变通,政教秩序
I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绪论1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1
二、学术史综述2
三、概念界定8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10
五、研究方法11
第一章 秩序重建与复兴儒学13
第一节 内忧外患与政治秩序危机 13
第二节 仁宗时的皇权与皇极 16
第三节 “君臣共治”格局下的士人革新20
第二章 “国是”的确立与居洛士宦的形成23
第一节 “祖宗之法”与确立 “国是”23
第二节 神宗时的皇权与皇极26
第三节 居洛士宦的形成30
第三章 道学兴起的展开之一: “道器通变”之理的复归33
第一节 形上与形下:隐与显之分333
第二节 知行关系:道学与理学的分野38
第三节 体用之辩:由佛归儒的努力42
第四章 道学兴起的展开之二:天道与人道的沟通——上下通达47
第一节 上下通达的基础: “中”的视域47
第二节 上下通达的过程:命—性—道—教50
第三节 上下通达的关键: “知”、 “仁”、 “勇”本于 “诚”54
第五章 道学兴起的展开之三:天道与人道沟通的内容58
第一节 天道:始于气而终于命58
第二节 人道:道洽政治与各正性命60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语70
参考文献7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8
致谢79
绪论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论文选择以司马光为中心,探讨北宋后期居住在洛阳的士人与官宦的生活世界,
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