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教学资源库 制作人:贾娟娟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课程 低压铸造工艺设计 低压铸造的工艺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低压铸造的顺序填充(自下而上)和顺序凝固(自上而下)的特点,根据铸件形状、壁厚及性能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因为低压铸造不太适合于壁厚、体积变化非常大的铸件,对那些因功能设计而不满足形状设计要求的零件应尽量避免。浇口应选择在能够确保尽可能大的横截面的部位。离浇口比较远且体积比较大,不能满足顺序凝固条件的地方,可设置过渡浇道,以满足冒口补缩效果。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课程 引言 分型面的选择 01 浇注系统设计 02 升液管的设计 03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低压铸造铸件分型面的选择遵循一般的铸件分型设计原则,此外还应考虑:?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分型面的选择 1.若采用金属型,开模后应使铸件留在上模或侧模中,便于顶出铸件; 2.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设置浇道和气体排出。 相比较而言,低压铸造的浇注系统不像其他铸造成型方法那样复杂,但在决定浇口位置、数量、大小时,必须使铸件符合如前所述的顺序凝固原则。同时,要确保合适的浇口截面积,以避免浇注时形成紊流。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课程 浇注系统设计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图1 低压铸造内浇道的设计计算 如图1所示 ,浇口的最小截面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 A——浇口的最小截面积,m2; W——铸件重量,kg; t——填充时间,s; μ——阻力系数,0.3~0.4; ρ——金属液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m/s2; H——坩埚内的金属液面至铸件顶端处的高度,m。 浇注系统设计 内浇口一般为圆形,若受零件形状的限制,也可设置成异形浇口。为防止内浇口处的金属液冷却凝固堵塞浇道,内浇口的截面尺寸最好是该部位铸件壁厚尺寸的2倍以上。内浇口的高度越低,来自浇口金属液的热量、压力传递损失小,补缩效果越好,越容易获得顺序凝固。但此处是升液管和铸型接触固定的部位,因铸件结构差异而内浇口高度会有些波动,一般情况下为30~40mm。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课程 浇注系统设计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图2 浇注系统的结构形式 低压铸造的浇注系统的主要结构形式有单升液管单浇口、单升液管多浇口及多升液管多浇口三种形式,如图2所示。低压铸造一般不设冒口,若必须设置,也应设置为暗冒口。 浇注系统设计 升液管工作时被下置于压铸机密闭的装铝溶体的保温炉中(温度700℃左右),每隔3~5分钟压铸机向铝溶体液面施加一定的空气压力,将铝溶液从升液管里提流到模具腔内进行铸造,实现其自动化与连续化。铝水充型过程中有0.8~1㎏/㎝的压力,要求升液管具有优异的抗热冲击疲劳性,优良的抗腐蚀性,较高的强度及较好的气密性。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课程 升液管的设计 目前国内用于低压铸铝的升液管材质主要分有:铸铁升液管、不锈钢升液管、石英升液管、钛酸铝质的陶瓷升液管等。 铸铁升液管、不锈钢升液管耐铝液腐蚀性差,在使用时易给铝液引入铁杂质而使铝铸件质量下降,使用寿命短。 石英升液管、钛酸铝质的陶瓷升液管能够长期耐铝液腐蚀,其热膨胀系数也较小,但强度太低,仅为30-50Mpa,且成本价格高。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升液管的设计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课程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图2 陶瓷升液管 最近使用氮化硅陶瓷升液管的越来越多。 氮化硅升液管,具有耐腐蚀性及低的热膨胀系数和良好的抗热冲击性能,不掉渣,不炸裂,使用寿命长等优良性能。其优异的抗氧化性能、热震稳定性以及与铝熔液不浸润的特性,使其成为冶金低压铸造行业的理想材料。缺点是韧性及抗热冲击性能差。 升液管的设计 升液管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使用前需经0.6MPa的水压渗漏检测。升液管的高度以升液管底端离坩埚底的距离为100~150mm为基准予以确定。升液管的直径一般在Φ(80~120)mm。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课程 升液管的设计 THANKS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