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前地质预报与测试技术要求
1、地质素描
(1)工作要求
①按照地质素描的内容和现场记录格式、每次开挖循环后对掌子面和左右边墙进行素描、数码摄像。
②素描图、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素描一律“写实”,不做任何换算。素描图式、图例、比例、用语应统一,按要求采取标本(包括定向标本)。
(2)素描资料整理要求
①素描原始记录、图、表须当天整理(绘制)。
②施工一定距离后,隧道地质素描图,应分段完善、总结,并做出相应的隧道纵断面图、表。
③及时整理标本。
④提交的图表:
a、洞内的展示图;
b、掌子面素描图;
c、正洞工程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纵断面、横断面图;
d、结构面调查表;
e、水点调查表;
f、重大涌水点(段),涌水-降雨时间曲线图;
g、岩样、水样试验成果。
2、监控测试
(1)变形
①洞外监测:重点为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山间洼地、岩堆、破碎带及偏压洞口的地表开裂、下沉和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稳定状态、地表渗、流水等情况,每次观察后应做好详细记录。
②地表下沉的量测:必须在隧道开挖之前进行。量测断面应与隧道内的量测断面基本对应,每个量测断面的观测点不少于7个,监控范围应延伸布置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地表构筑物应在其周围增设观测点。量测应超前隧道开挖工作面。监控量测时间应一直持续到地表下沉长期稳定、隧道衬砌施作完毕后停止。
③洞内监测,松驰范围量测:
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及必要时隧底上鼓量测应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设,量测在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读数应在开挖8小时内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读取,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量测断面间距、每个断面测点数量、量测频率根据表5、表6确定。其中量测频率根据位移速度和距开挖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表 表5
围岩级别
断面间距(m)
每断面测点数量
净空变化
拱顶下沉
Ⅴ
5~10
1~2条基线
1~3点
Ⅳ
10~30
1条基线
1点
当围岩收敛速度<0.2 mm/d,变形趋于稳定,围岩变形基本稳定2-3周后结束量测工作。对浅埋隧道、山间洼地、岩堆、破碎带、岩溶漏斗区域、偏压隧道、软弱围岩和高地应力隧道按设计要求延长量测时间。
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当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大于10~20mm/d时,表明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当变化速度小于0.2mm/d时,可认为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当现场量测发现净空收敛速度连续2天达到2mm/d以上时,量测人员要以书面形式作预警报告,及时将预警信息报现场技术负责人及局指、监理、设计相关单位。
量测频率表 表6
位移速度(mm/d)
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量测频率
≥5
(0~1)B
2次/天
1~5
(1~2)B
1次/天
0.5~1
(2~5)B
1次/2~3天
0.2~0.5
1次/3天
<0.2
>5B
1次/7天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④岩体力学测试:岩石强度采用点荷载,取样强度试验采用弹性纵波速度测试,围岩压力采用压力盒测试。
(2)地温实测:利用钻爆孔,岩温计实测,测点均布,特别地段加密。
(3)地表水文地质监测
①水文地质监测内容
a、选点原则:对隧道施工可能会产生突水影响的地下暗河、隧道施工可能会引发地下水疏干的生活泉点,以及观察地下水水位变化的深孔进行长期监测。
b、监测项目:主要监测项目为地下水的流量、水位、水质,河流的渗漏,配以气象的观测。
c、监测内容:根据设计院已调查的资料,确定全线监测点。
地下(表)长期观测水点表 表7
隧道名称
地下、地表水点
深孔
气象站
备注
曹家沟隧道
马家坡隧道
LYS-2标
七分部合计
说明:
②观测技术要求
a、气象观测:
气象点设立:应选择隧道中部的山岭地带,场地要开阔;
观测要素:天气状况(晴、阴、雨、雪)、气温(℃)、降雨量(mm);观测时间:每日定时观测,遇到特殊天气,如大雨、暴雨、暴雪等,需作备注,记录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及持续时间内的降雨量。自动观测,日雨量计算以每日上午8时为日分界;人工观测,需每日上午8时、晚8时各观测一次。
b、岩溶地下水观测:
观测点设置:必须在观测点构筑固定围堰,围堰要牢固,能抵挡最大洪水侵袭;堰口采用矩形或等边直角三角形,堰口前能跌水、后有积水。观测要素:根据排泄点的特点,确定其观测要素,流量、水位、水温、水质(主要是混浊度)、天气状况、气温等基本项目必须观测,另特殊天气,如大雨、暴雨、暴雪等需作备注,记录其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深孔只观测水位。观测时间:枯季晴好天气时,宜3天观测一次;平时降雨前至降雨后及雨季(5~9月份)应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