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片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把课堂还给学生 ——《xx 腰鼓》的教学案例片段 中心校 xx 世界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指出: 学生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 “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现记录《安塞腰鼓》的教学片断,以期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案例 播放 “xx腰鼓 ”表演画面导入后。 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用 “的安塞腰鼓 ”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以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学生边朗读边思考。 学生 1:老师,我找到两个 ——“豪放的安塞腰鼓 ”、“壮阔的安塞腰鼓 ”。 学生 2:我也找到了 ——“有力的安塞腰鼓 ”。 学生 3:“惊心动魄的 xx 腰鼓 ”。 教师趁机鼓励学生: 我想同学们一定还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词、句子来修饰、评价安塞腰鼓。 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中,学生们表现得更为积极,纷纷动笔尝试着、思考着 ,, 1 / 5 2 分钟后, 80%的学生脸上写着胜利者的得意与自信,而其他同学有的还在凝神思考,有的写了划,划了写,还有两名同学坐不住了,悄悄偷窥邻座的本 子,, 教师趁机插话: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 教室里顿时失去了已有的平静 ,, 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答案写到黑板上? 全体同学要求强烈,无奈,教师只好请先举手的两名同学上台。 结果如下: “元气淋漓的 xx 腰鼓 ”; “奇伟磅礴的 xx 腰鼓 ”;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安塞腰鼓 ”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 ,, 师: 既然大家都对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评价,那么你觉得安塞腰鼓好吗? 学生齐答: 好。 师: 文中几次出现 “好一个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到底 “好”在哪里?请各小组进行寻“好”比赛,并用 “好在,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2 / 5 大部分同学受上一环节启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小组同学跃跃欲试, “目无尊师 ”地争论起来。 分钟后,教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各小组同学情绪高涨,争当小组发言代表。发言摘要如下: 1、“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 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2、“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 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 3、“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 4、“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 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 ,, 一番交流之后,我仍习惯地问: 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想法? “有”,A 同学站了出来 , “老师,我突然有一个想法。 ”师: 是吗?快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同学: 我们能不能像前几天改写古诗那样,将这篇文章改为诗来读呢?师: 这个想法非常好,很有创意,你能具体说说吗? 受到鼓励后,非常自信的读起了他改写的诗。 3 / 5 A: 我改写的是第 7xx,请大家多多指教 ——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面对这一改法,个别同学似有所悟,多数同学则面带困惑。 师面向全体同学: 这样改好不好呢? 大部分同学摇头表示不解,只有个别同学应和着。面对同学们的不解, A 同学顾不上征求老师的许可就迫不及待地开讲了: 将这段文字改为诗后,我们就可以从中去体会、感受文章语言的诗意美、节奏美。 同学们都恍然大悟,下面的同学开始喊开了: 原来这样啊,我们也能改,保证比他改的好! 4 / 5 教师此时顺水推舟: 同学们按这种形式是否可以创作出更好的诗句,找出更多的美点呢? 面对 xx 的样式,同学们热情更加高涨。 生 1:我改 9~12xx,,生 2:我改 25~27xx,,生 3:我改第 23xx,, 有的同学边说边比划着 ,, 此情此景,我已没有一点插话的空隙,我成了一名十足的看客。 二、反思 本案例选自我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整个过程自然、贴切。 教师三言两语就把学生引入探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尊重、信任、期待的目光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参与体验和互学情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主角。这不正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所追求的吗? 5 / 5

文档评论(0)

156****90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