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3.掌握本课涉及到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语言知识。
教学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 第三段)
教学难点
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第二部分(4—10)
一、研读4-8节,疏通字词,翻译难句: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市委质事楚……”
明确:“佯”,假装;“去”,离开,“厚市委质”,课文注释没说清楚,“厚市”,是指丰厚的礼物,“市”,礼物。“委质”,前人研究是指另再呈献信物,古代别国重臣投靠新主,“必先书名于策(竹简),委死之质于君,然后为臣,示必死节也”。“委”,呈献;“质”通“贽”,当作信物解。这种信物,不是礼物所能代替的。
2.“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明确:“以”,。介词,用、凭的意思;“当”,抵得上;“往如楚”,“往”,去;“如楚”,到楚国去。句意谓:凭我一个张仪就可抵换汉中地,请让我离开秦国,到楚国去。
3.“如楚,又因厚市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明确:要注意“因”是介词,凭借;“用事者”。“臣”,均为“靳尚”的同位语;“于……郑袖”是状语后置,即向怀王宠姬郑袖说假话:设“诡辩”的主语是靳尚。据(史记》中《张仪列传》的记载,张仪一到楚国,怀王就把他囚禁起来,靳尚对郑袖的诡辩是:“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秦王甚爱张仪,而必欲出之。今将以上庸之地赔楚,以美人聘楚,以宫中善歌讴者为媵。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
二、重点研读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两段。
做法:先疏通文意和难句,并分析两段的行文思路;最后介绍点司马迁的政治遭遇,讲明议论中寄托着司马迁本人的政治幽愤。
(1)关于文意、难句的疏通:
“屈原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语,俗之一改也。”
明确:“虽放流”,意为“即使流放在外’。 “不忘欲反”,指屈原不忘要返回朝廷,“反”,通“返”。“冀幸”,“冀”是希望,“幸”也有希望意,指存有万一的希望。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明确:“存君”的“存”,意为关怀;“反复”连用,意为挽转过来,“反复之”即挽转楚国的局面。下面的“然终不可反”的“反”,仍通“返”,指屈原终于不能返回朝廷。“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说明这段所论屈原的心迹,仍同评介《离骚》一样,是从屈原作品中概括出来的。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明确:“圣君治国”,应看作联合短语,即圣明的君主,治平的国家。“累世”,犹言“多少世代以来”。“而不见者”的“者”,表提顿的助词,引出下两句的解说。
(2)关于这两段的行文思路:
明确:这两段议论,从全文的脉络来看,它是紧承怀王三次受秦骗,客死于秦的记叙,远接评介《离骚》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二语,并把议论推进一层,’指明“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的原因,就在“其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这个见解非常深刻,它融合了作者个人的体验在内,寄托着作者个人特有的政治幽愤,特别值得注意。从这两段本身的脉络来看,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阐明太君“不知人之祸”。两相结合,在文笔上就显出往复回环的特点。
三、第二部分内容、思路探讨:
1.提问:这一大段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屈原本人的事迹写得很少,主要是穿插一大篇怀王受骗,以致最终客死于秦的史实,为什么?
点拨:写了三方面的内容:怀王受骗,至死不悟;屈原被放,仍关心朝政,心系怀王;顷襄王接受谗言,怒“迁”屈原。穿插这么一大段史实,而这些史实,都是在屈原“既黜” 以后发生的,这就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楚国的命运。另一方面也意在揭示楚王父子均昏馈腐朽,当朝重臣多贪婪鄙陋,像屈原这样端方正直的人,必然不见穿于朝廷,所以最后终于自沉汨罗。
2.第二部分行文线索
屈原被绌,张仪行骗——怀王被惑,纵仪归秦——诸侯击楚,楚兵大败——怀王赴秦,客死异乡——屈原被放,心系怀王——子兰使奸,屈原被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试背课文第3段。
2.结合注释,巩固重点词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自己之歌》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树和天空》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玩偶之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五代史伶官传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五代史伶官传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致大海》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迷娘》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过秦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过秦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苏武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荷花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记念刘和珍君》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为了忘却的记念》解读方案.docx
- 《包身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包身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 《荷花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