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悼亡词艺术风格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0 PAGE 1 摘要 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情感艺术,意象艺术和语言文字的高超运用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现实意义和文学意义,对明清悼亡词发展进行逻辑分析,同时也可以通过纳兰性德悼亡词,了解这位伟大词人一生的爱恨情仇,浮沉心境,悲欢离合,透过词作看尽作者一生,探究其艺术风格对后期词作发展的影响。(摘要内容应为宋体小4 ) 关键词:纳兰性德;悼亡词;艺术风格;情感;意象; 在清初词坛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算是独具匠心的词坛巨人。纳兰词中最令人心生向往,足以代表词人思想风格的,是为纪念亡妻卢氏所赋的数十首悼亡词。纳兰性德在妻离世后异常悲痛,写下诸多哀感悲叹、凄婉欲绝的悼亡词,纳兰性德悼亡词在悼亡题材的开拓方面成就最突出,意义最重大。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特点之一,在于他的悼亡词是一种心灵对话,是生者与逝者的语言沟通。观其悼亡之作,悲情深切,字里行间悲悼之情满溢,已是悼亡词的上乘之作,他也被称为“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一生笔耕不辍,妻子卢氏病故后,大量的悼亡之词出自他手,其目的在于追忆和悼念离他而去的妻子,悼念亡妻的词作,数量众多,而这也为纳兰性德在词作方面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使得他在悼亡词词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这种背景下,纳兰性德不仅仅继承前人悼亡词的精华,而且又有所创新。悼亡词基本表现为情真、意切、至情、至浓、灵动、细腻、表露内心,不仅仅是情感的单纯表达,更是自己与亡妻的心酸对话,尤其令人称赏的是,他的悼亡词悲郁中飘过缕缕自然清新,悼亡词清丽词风的风格被开启。纳兰性德是清代最有灵气的词人之一,“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国学大师王国维对他评价极高,足见其在词坛地位之高。他的词风清丽灵动,佳句百出,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当时只道是寻常”、“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每一首足见功底。研究纳兰词,对补充婉约词风的发展史,了解清代文学内涵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欣赏纳兰词,有泪不尽的眉头心上悲愁连绵,阅不完的字里行间情爱不断。同时从纳兰词中,我们也可以了解这位伟大词人一生的颠沛流离,前合后离的巨大变化使他无法面对,我们也可以透过词作看尽作者一生,探究其艺术风格对后期词作发展的影响。纳兰性德悼亡词,是怀念逝去的人和物,对已失去的至爱的追寻和呼唤,更是对自己的命运的伤悼。纳兰性德对于家境的显赫、地位的尊贵不屑一顾,这些对于他来讲不过是半世浮名,能带给他的唯有剪不断的烦恼和理还乱的愁苦。在这个悲惨的世界里,现实无情地粉碎他仅有的,对于世界的美好期望,所有的不如意汇集在纳兰性德柔弱的心中,就像是投下了千金的重量,世事如此,生有何欢,死亦何惜?他注定要哀惋凄凉地过完自己的一生。纳兰性德作为一个亡妻者是不幸的、是凄惨的、 是可怜的、是值得同情的。他的一生,都在向往美好纯粹人生爱情,但他想要的那种爱情和生命状态却是那个时代不能够得到的,人已亡,心未死,他执着着、坚持着、从未想过放弃,所以他“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一曲《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才是他人生相思梦的真实写照吧! 一、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情感艺术 (一)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 清末词评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五中曰:“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词人能得此赞誉,也是因为他是重情而敏锐的,与其说是敏感的情愫,倒不如说是敏锐的“心思”。陆机《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钟嵘《诗品序》曰:“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都指出了写诗作词要抒发真情,有所寄托,纳兰词也不可违之。他在《绿水亭杂记》中提出:“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表现了他“情真”的创作原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出封建社会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却因二人同心合意而为人所赞叹。他们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成婚,少年夫妻跟随唱和、恩爱有加,却终究是天人永隔,或许,人生种种总是不尽如人意吧!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檐雨,谱出回肠”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阳之日,作为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之作。词作开篇便以痛惜之

文档评论(0)

文章交流借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妙笔如花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