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88年的地球:“危机中的地球” 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 30%~40%; 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 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 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 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 巴西亚马逊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 被毁; 东南亚及南亚各国连遭暴雨袭击,造成洪水大泛滥并引起 山崩等。 1988年世界人民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灾难的一年。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自然灾害慨述(基础知识) 自然灾害与环境(理性分析) 防灾与减灾(最终目的) 我国的重要自然灾害(众多实例) 模块内容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灾害: 2、自然灾害: 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3、自然变异的根本原因: 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大气、水、岩石) 活动P2 1.2 4、形成条件: 人、财产资源受到损害 必要条件 自然变异作为诱因 致灾因素 变异强度 自然属性 承灾实体 承灾能力 社会属性 充分条件 思考: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 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 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答: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还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 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6)2005年1月8日13时45分左右,312国道陕西咸阳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两客车相撞造成40人受伤,其中现场死亡1人,重伤13人。 (5)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起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海啸)为诱因,还造成人员伤亡的灾情。 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交通事故。 结论: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社会属性) 分析讨论以下案例分别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资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资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以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 答:突出的是区域性。 答:突出的是联系性。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活动P8 资料四:由于人口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增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的加剧。 资料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400年间为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年为小旱时期,而从明初到清初的近300年又是一个大旱期。 答:突出的是周期性。 答:突出的是严重性。 材料五: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级7.3级,震源深度16~21千米,震中烈度为Ⅳ度强。4日10时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了临震预报,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答:突出的是可减轻性。 补充案例: A:日本神户在1955年以前的几十年中有记录的赤潮仅5次,而10年后的1965年,一年发生了44次,至1975 年高达300多次。灾害的影响范围不断地扩大,以往20年间,自然灾害已造成大约300万人死亡。 B:英国科学家预测,如果1906年发生在旧金山那样的大地震,再次在旧金山或洛杉矶发生,死亡人数将达1.1万和1.4万,经济损失将达550亿美元,综合损失是1906年的数十倍。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阪神大地震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的灾害经济损失之最。 广泛性、频繁性、严重性 区域性、严重性 C: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