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VIP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回乡偶书》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知识点   原文: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古诗赏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回乡偶书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   一、导入新课   运用图片的对比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年)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轻时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直爽,豁达健谈。他写的诗新巧自然,淡而有味。   三、诗歌背景   天宝初,因朝政日非,诗人请求退隐,得以返回故乡。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四、朗读正音   偶(ǒu)   鬓(bìn)   衰(cuī)   (shuāi)衰弱。   五、翻译分析   我在少年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所有儿童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六、课堂提问   请问“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笑问”能不能改为“请问”?不能。“笑”字在这里既体现出了儿童的礼貌,又能表现出儿童的天真浪漫的好奇的特点。所以不能改。   七、中心思想   这首诗作于作者辞官后告老还乡,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的感慨。在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逶迤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该诗还体现了作者不忘故土热爱家乡的好品质。本篇抒写“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喜悦和感慨,从而表达了对故乡眷恋和深情。朴实亲切,回味无穷。   八、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把这首诗歌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学反思   当我教完《回乡偶书》这节课后,我为孩子的表现感到很欣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备课的时候,很多教学设计我唯恐孩子们不能如我设计的那样去感悟。比如这首诗表达的是贺知章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同时也伴有淡淡的忧伤。作者的喜悦之情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践还能很直观地感受得到,可是最关键的是这首诗写得较为含蓄,要是要领会作者的那种忧伤、百感交集之情可有点难度了。我在备课时也预想的到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太小,如何让他们去感悟这种“忧伤之情”呢?我决定从古诗中的“客”入手。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为什么孩子们把贺知章当做“客”?   2、贺知章真的是“客”吗,为什么?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课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