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习作》教案56.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习作》教案56.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中的美 生活中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 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水平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水 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 激 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作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对称轴的位置和条数。 教学过程: 一、 “玩玩 ”对称 ,谈话激趣。 生 1:用纸折飞机生 2:用纸画一幅画 师: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怎样玩这张纸吗 ?师边说边演示:拿一张纸, 先把它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切入,撕下一块。会玩吗?想不想玩?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张白纸 ,自己动手大家玩一玩吧! (生折纸 ,师巡视 ) 二、 “理解 ”对称,体悟特征。 理解对称图形 师随意抽取三生作品, 在黑板上展示。 如果我们把这三张纸看作三个图形的话,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怎么样? (引导学生实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 师问: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共同的地方?(让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发现这类图形的对称特点,即左右两边是完全重合的) 师:让我们再次仔细观察这三个图形。在脑海里展开想象,如果我们沿着折痕再一次把它重新对折。想象一下,两边是不是完全重合?(学生动手试一试) 师:既然同学们手中的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 那么像这样对折以后, 折痕的两侧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数学上,我们就把它们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理解对称轴 师: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什么叫轴)生 1:就是它中间折的线。 生 2:是那轴对称图形中的 “折痕 ” 学生指一指、摸一摸这条折痕。 师小结:我们把轴对称图形中 “折痕 ”所在的这条 “直线 ”就叫做它的对称轴。通常,画对称轴的时候,用点划线来表示,教师在黑板上演示。这就是对称 轴,你们在自己刚才的作品上也画一条对称轴(学生动手画) 三、 “辨别 ”对称,加深理解。 师:大家可没想到吧?就这么一张白纸,简单地折一折,然后再撕一撕,咱们居然创造了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 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在我们理解的一些平面图形中就有一些是轴对称图形。 1.判定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 (1)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猜想。 (2)结合手中的学具验证猜想。 (3)大胆交流,着重说清判断依据。 (4)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请画出它的对称轴。能画几条就画几条。 (学生小组合作实行操作,完成表格,然后全班交流) (5)引导学生理解一般梯形的 “非对称性” 及等腰(边)三角形的 “对称性”,并由此类推到其它图形。 2.找出下面哪些交通标志中的图案是轴对称的。 (请在白纸上写下你认为是的序号) 3.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左半边,想象它的另一半,然后猜想这是一个什么标志? 四、 “欣赏 ”对称,提升理解。 (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赏析, 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到美的洗礼。 ) 师:对称是一种美,它能使物体具有平衡、匀称、圆满的感觉,人们利用事 物的对称美, 创造了很多美丽的物体和壮观的奇迹, 请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 示的人类创造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天安门、埃菲尔铁塔、宫殿、隐形飞机、赵洲 桥 图)。 五、 “创作 ”对称,深化体验。 师:轴对称图形是如此美丽, 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太广泛了, 是数学美 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只要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一定会发现更多 美的奥秘。同学们请用你们灵巧的双手, 使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把我们的教室装 扮得更美丽、更精彩。请拿出你们的材料袋 ,根据你们的设想来完成创作。 (学生 操作,做完后用透明胶贴在教室里) 附:何邓华 , 男,1977 年出生, 本科文凭, 小学一级教师,柳桥教育片区首批名师,曾担任教科室主任职 务。现在万博教育科教集团绵阳万博实验学校任教。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学课堂教学研究。在“数学课堂文化”领域实行了独特的探索。 教学具有“新、活、实”特色。 1999 年《面积和面积单位》获市首届多媒体教学观摩课一等奖。教案、 论文获奖 10 余篇。 (通讯地址:绵阳万博实验学校基础部 何邓华 邮编: 621000 电话: 0816-806057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37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