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犯罪界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不当得利不阻却财产犯罪的成立 , 当然也不阻却侵占罪的成 立。 不当得利是否构成侵占罪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犯罪所得的不当 得利不构成侵占罪 ,因其行为已经构成相应的财产犯罪 ; 种类物的不 当得利应构成侵占罪 , 因为设立侵占罪的旨趣在于保护各类财产 ; 不 表现为物的不当得利不能构成侵占罪 , 因其根本无法持有 ; 不当得利 是否善意取得不影响侵占罪的成立。 关键词不当得利 ; 财产犯罪 ; 侵占罪被捕关于不当得利与犯罪的 关系, 也即不当得利情形下是否存在行为构成犯罪的可能 ,在学界有 肯定和否定两种相反的观点。 笔者认为一、不当得利不阻却犯罪的成立持否定观点的学者 , 出 于刑法谦抑性原则和最后性原则的立场 , 认为民法规定无因管理和不 当得利制度 , 其目的是为了在无因管理或不当得利发生后 ,采用民事 制裁手段强令当事人履行。 而刑法应具有最后性和补充性特点 , 不应对民法上已作出专门规 定加以强制返还的情况再进行干涉。 不当得利在民法上已有完善制度 , 刑法不应当再介入。 这种观点不但否定了不当得利的成立侵占罪的可能 , 而且从根本 上否定了不当得利成立犯罪的可能。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显然不正确。 首先,从实体法的角度来考察 , 不当得利具有成立犯罪的余地。 般认为 ,不当得利 ,是指没有合法根据 ,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 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 根据这一定义 , 在我国刑法规定的财产犯罪中 , 属于不当得利却 构成犯罪的比比皆是。 例如盗窃罪中 , 行为人窃取的他人财产 , 从性质上将是不当得利。 又如, 在侵占他人遗忘物、 埋藏物的情形中 , 行为人对遗忘物、 埋 藏物的占有从本质上也是不当得利。 其次, 持否定论的观点之所以会得出刑法不应当介入不当得利的 情形、不当得利的情形下没有成立犯罪的可能的结论 , 是在逻辑上存 在问题。 持否定论的观点预先把不当得利完全限定在民事领域 , 认为不当 得利是一个完全民法意义上的概念 , 再来论证不当得利不应当适用刑 法调整。 如果只在民事领域存在不当得利 , 否定论的观点自然成立 , 但是, 不当得利本来就延伸在刑事、民事领域 , 刑事领域也可能存在不当得 利。 否定论的观点在逻辑上的错误在于把自己要论证的结论预设为 论证的条件。 民事具体制度和刑法规定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民法上有无保护与刑法上是否成立犯罪是两回事。 并不是民法中规定的事项 , 刑法就不再予以调整。 一定的行为或者状态 , 在特定的范围内归属民法调整 , 超越了特 定的范围 , 其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 可能就换归刑法调整。 具体对不当得利而言 , 不当得利、民事侵权与犯罪行为并不是相 互排斥的关系。 事实上, 不当得利、民事侵权中原本就有一部分构成犯罪。 因此, 笔者认为, 不当得利不阻却犯罪的成立 ,在不当得利的情形 下, 行为人的行为完全可能构成犯罪。 那么, 在不当得利的情况下 ,是否有成立侵占罪的可能 ?笔者的回 答是肯定的。 二、不当得利不阻却侵占罪的成立否定论者所秉持的一个理由是 不当得利与侵占罪的重要区别在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形成时 间不同侵占罪的行为人在实施侵占行为之前 , 就产生了明知是他人财 物而将其非法占有的故意 ; 而不当得利的受益人在取得不当得利之前 根本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 笔者认为 , 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 并不是所有的不当得利都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 所谓不当得利 , 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损失的事 实。 在民法上 , 依受益人在取得不当利益时是否知情 , 将不当得利分 为善意取得和恶意取得。 所谓善意取得 , 指受益人为善意 , 即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不知道 自己取得的利益无合法的根据。 不当得利的恶意取得 ,指受益人为恶意 , 即受益人于受有利益时 知道其取得利益没有合法的根据 此种情况下 , 受益人应返还所取得的全部利益 , 即使利益不存在 , 也应负责返还。 可以看出 ,在不当得利的恶意取得的情形下 , 受益人具有非法占 有他人的财物的故意。 例如 , 在合同买卖双方履行合同中 , 受让方明知出让方履行合同 已经完毕 ,但是, 对出让方继续传送货物的行为 ,既不提醒也不制止。 受让方的行为 , 构成不当得利的恶意取得。 其次,以受益人在取得财物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 来否定 不当得利可能构成侵占罪 , 是行不通的。 因为, 侵占罪并不是以取得财物时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为犯罪成 立的条件。 取得代为保管的财物时 ,行为人并没有非法占有财物的故意 , 只 有在其拒不交还时其犯罪的故意才彰显出来。 与此类似 ,不当得利本身只是一种事实状态 ,并不构成犯罪 , 只有 在不当得利人拒不返还时才成立犯罪 , 根据犯行与

文档评论(0)

梦幻飞迷04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