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我国纪录片的大众化与多元化发展.doc

新世纪我国纪录片的大众化与多元化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课程作业表 学 期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纪录片研究 研究生姓名 刘茜茜 年级专业 09级新闻学 任课 教师 姚小亭 作 业 题 目 新世纪我国纪录片的大众化与多元化发展 学号 200912007050301032 内容提要: 新世纪以来,我国纪录片呈现出大众化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纪录片的创作始于1905年,在其发展初期主要以新闻纪录电影的形式为广大人民所熟悉,而在建国后直至改革开放前,则主要以传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目的。随着新世纪社会阶层、社会价值的变迁,我国纪录片创作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边缘文化并存的格局,在题材上更加广泛。在创作理念上,实现了各种观念兼容并包,各放异彩的态势,在表达方式上更为灵活、自由,实现了真实记录与艺术叙事的完美结合。 随着电视专业化内容的细分,纪录片所针对的目标受众,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在当代大众文化领军的电视文化景观下,做群众喜欢的纪录片,做大众化的纪录片是纪录片生存的必由之路。然而,纪录片的大众化并不等同于没有原则的低俗化、媚俗化。 作业评语: 成 绩 任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研究生应认真填写课程作业表,及时将作业报送给任课教师。报送时间最迟不得超过新学期开学后第二周。任课教师在新学期第三周前将作业判分签名后,将作业原件报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有特殊情况须申明理由,并报研究生院同意后,最迟不得超过第四周。逾期不报或以后追加成绩的概不予以承认,有关学生也不能参加本年度的所有评先评优活动。 新世纪我国纪录片的大众化与多元化发展 【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纪录片呈现出大众化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纪录片的创作始于1905年,在其发展初期主要以新闻纪录电影的形式为广大人民所熟悉,而在建国后直至改革开放前,则主要以传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目的。随着新世纪社会阶层、社会价值的变迁,我国纪录片创作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边缘文化并存的格局,在题材上更加广泛。在创作理念上,实现了各种观念兼容并包,各放异彩的态势,在表达方式上更为灵活、自由,实现了真实记录与艺术叙事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新世纪,纪录片,多元化发展,大众化发展 纪录片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反映生活的原生态,具有真实性和纪实性的特点。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是不断地对纪实影片吸收和借鉴而发展起来的,自1958年我国电视台建立起来,新闻纪录片的播放拉开了我国的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序幕。多年来,纪录片不论是创作理念还是创作方法都不断变化更新,并且融入了新的纪实手法、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形成了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特点。王雨婷.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J].青年记者,2010,(12) 王雨婷.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J].青年记者,2010,(12). 一、新世纪我国纪录片的大众化趋势 我国纪录片从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开始,给电视界带来了开放的意识。1982年拍摄的《话说长江》、1984年的《话说运河》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最早的高潮,直到1991年的《沙与海》和孙曾田导演的《最后的山神》,先后国内获得亚广联国际纪录片奖的片子。后来又有了像《望长城》这样的佳作,而1993年《生活空间》的推出,将中国纪录片放到了电视的最前沿。正是使传播的内容直接诉诸观感,使传播者全身心、以人的整体进行介入,在更大程度上,能够使得观众有很大的思考和参与空间。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纪实主义浪潮后,从1995、1996年起,中国纪录片开始走下坡路,进入低迷困境。在经历了短短几年的奇迹之后,各种电视纪实栏目的收视率开始急遽下降,例如曾创下36%的收视奇迹的《纪录片编辑室》在近年已降至7%左右。随着纪实浪潮的消退,纪录片在创作上也进入萎缩状态。尤其是以电视台为中心的体制内创作,由于收视率的大幅滑坡,纪录片创作人员的转行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把这种转变单纯地归因于市场或者观众都是不恰当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多变化,包括审美习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活节奏,一方面让人积极向上,但另一方面又给人带来压力,比如说很多人都面临着的生存问题,要求发展,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竞争状态,在这种紧张的状况下,要观众晚上还看让他思索的片子,我认为是苛求的。另一方面来说,电视台都要考虑一个经济效益的问题,电视剧、新闻、娱乐节目可以带来广告客户,也就不太可能把重点放在高雅深刻的纪录片上。 我国电视的目标群体是以中低文化层次为主的观众,而电视的播出体制必须靠播广告来谋求生存和发展。于是,电视剧几乎占领了所有频道的黄金时间,而作为影视中蕴含深刻文化积累的纪录片,却被打入了冷宫。纪录片的

文档评论(0)

beifangl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