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思想探索.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中西哲学思想探索 摘要:16世纪以来,中西哲学思想经历了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从近代的徐光启、利玛窦,到伏尔泰、狄德罗,再到严复、钱钟书,中西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比较。比较的内容多种多样,如儒家孟子仁人爱上帝的思想与基督教对上帝的爱的比较,从逻辑和道德的角度观察中西思想的异同。我对《庄子》代表的道家哲学感兴趣,思考康德的感知和道德观点,所以决定进行相关研究。笔者在阅读了一些文献后,认为中西哲学思想的异同表面上是由于它们的理论根源不同造成的,但深入观察后发现,中西对事物态度的差异是由于它们强调整体性或差异性。事实上,这种差异也反映在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中。 关键词:哲学思想;中西哲学的比较哲学与跨文化比较 不同时期中西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一)西方中学比较研究 根据徐苏闵教授的总结,中学西进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从1.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 这一阶段的历史原因是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翻译。通过传教士的翻译和介绍,西方学术界不仅了解了中国的古代历史、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还了解了四书五经、《道德经》 《史记》等中国经典。这一时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儒家哲学的讨论上。然而,由于历史背景和自身需要,西方学术界对儒学的理解存在分歧。教廷的守护者视中国文化为异教而加以排斥,而启蒙学者则试图寻找反对中世纪神学的意识形态武器。比如伏尔泰等人提出并宣传中国三教共存,说它体现了宗教宽容;儒家重民轻王的思想反映了民权的诉求,旨在批判教会,挑战教会的权威。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这一时期的历史原因是西方学术界对一战带来的自我反思。比如罗曼罗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号召西方人倾听东方哲学家的声音,然后在战后访问中国写书,反思德国哲学的不足。在这个阶段,讨论的重点也从儒家转移到了道家。一战后德国青年对庄子的兴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老子的思想直接道出了现代欧洲社会的缺点,所以一战后受到德国青年的高度崇拜;战前德国青年在山里走的时候抱着一本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现在德国青年会拿老子的《道德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交流中,不仅西方学者单方面研究中国传统哲学,而且一批与西方有过接触的中国学者,如孙中山、梁启超等,也开始为传播中国哲学发声。 3.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 这一时期被视为新中国热现象。历史原因是二战结束后,西方学者开始思考纳粹主义和纳粹思潮背后的哲学基础,并进一步寻求东方哲学的帮助。同时,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也是西方学者寻求东方智慧的部分原因。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在于中国儒道结合。与德国哲学和英美经验主义哲学相比,东方哲学更加人道和宽容。 (二)中国西学比较研究综述 中国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按时间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万历至乾隆 万历至乾隆年间,传教士来华推动中西学者在玄学方面的一系列对话,提出的问题涉及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等。这种对话交流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使得一些原本包含在中文文本中,但由于西学的刺激和启发而没有充分发展的意识形态因素得以显现,并在理论上得到明确的阐发。重要的是,这部分哲学对话把西方自然科学理论带到了传统中国,改变了传统的狭隘经验论和由此产生的保守迷信的思维方式。不幸的是,对话最终被打断,因为一些西方传教士不尊重和误解了中国文化。如前所述,中国哲学传入西方时,遭到了守卫者的抵制。以龙华民为代表的另一派传教士称中国哲学和宗教是偶像崇拜和异端邪说,并将教会内部的争论带到了教廷。 2.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直到鸦片战争在全国爆发,中国学者才意识到与西方的差距。只有研究强船利炮带来的科技,也只有了解现代文明的社会科学和哲学基础,才能从纵向和横向上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因此,这一时期哲学思想的讨论中增加了政治哲学的内容。比如严复,通过中西哲学和民族性的比较研究,得出君权的分量轻于人民智慧的深度的深刻思考。这一时期的学者注意到了中西哲学的许多异同,所以他们不仅反对简单的类比,而且反对质疑中国哲学合法性、认为中西哲学没有共性的理论。 3.从五四运动到20世纪末 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西方哲学原著被大规模译介到中国,德国教师、赛教师等代表科学与民主的形象被《新青年》带入中国。这一时期的研究者,如胡适、陈独秀等,主要致力于寻求西方哲学精华与传统哲学精华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徐苏民教授在谈到20世纪的比较研究时提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反对中西哲学文化的简单化观点。第二,与西方国家相比,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反思不够,这可能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注。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德国古典哲学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 二、中西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源 中西哲学思想的差异,一部分来源于其渊源的异同。在作者的理解中,哲学思想是人类出于对世界运行规律的理解而

文档评论(0)

baodin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