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1.《血泪国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语文_1.《血泪国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火烧圆明园》学情分析 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离学生较远,课前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会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在学习新课时,学生容易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产生憎恨,但是对圆明园的毁灭缺乏理性思考。因此,把仇恨的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和相关材料来引导学生。 效果分析 本课教材利用学生查阅资料时的对话引出了圆明园遗址是英法侵华的铁证,接着分析了为什么英法要火烧圆明园,并利用图例及作家雨果的生动描述再现了英法侵略者的掠夺行为。最后追溯到火烧圆明园发生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教材还以探讨和收集资料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告终的结局,激发学生立志自强、不忘国耻的爱国主义情感。基于这些,我在设计上有很多学生搜集资料和讨论交流的环节。 在导入部分,我出示了余秋雨的一首诗,通过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诗人那种伤心、悲愤的情绪。 在展示资料部分,我找了三位同学分别上台展示了圆明园的全景图、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圆明园的文物十二生肖兽首头像等。让学生初步体验美丽的圆明园,感悟这座美丽与神秘的东方建筑是如何的让人为之赞叹和震撼的! 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交流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派代表上台展示。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探究,从而深刻领会颠倒是非的、罪恶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强国意识。 总的来说,这堂课教学环节设计紧密结合,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都照顾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节课中,我适时的提问和引导,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达到了高潮,气氛很活跃。这堂课课堂评价方式多元化,既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也有行为鼓励,这样更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和参与欲望,满足了学生被认可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也非常好,给每个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们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火烧圆明园》评测练习 一、填空 1.( )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 )。 3. 1856年10月,( )首先挑起战争,炮轰(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事件和( )事件。 4.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那些条约( )。 二、判断 1.圆明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秀丽,又有北方山水的雄浑,更兼有西式建筑风格。( ) 2.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 《火烧圆明园》课后反思 一、我认为本科的目标定位准确。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火烧圆明园”便是这段历史中令人心痛如焚、不堪回首的一幕。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有关要求而编写的《火烧圆明园》,意在让学生通过对中国近代上最为典型的屈辱事件之一——英法联军洗劫、焚毁圆明园暴行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中国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的爱国信念。基于教材这样的编写意图,本课教学把认知目标定位在“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是比较准确的。 二、本课的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形式灵活。 本课教学由五大板块组成:首先通过北京古建筑的图片导入,引出“圆明园”这个话题;然后用“辉煌的圆明园”“残破的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三个板块进行主题教学,认识帝国主义列强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最后是总结提升,提醒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要牢记屈辱、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五大板块作为五个教学点,始终围绕“圆明园被洗劫、焚毁”这一条主线展开,教学过程顺畅且环环相扣,也可以说是“点”明“线”清,目标意识较强。 三、本课教学采用了先“扬”后“抑”再揭示真相的方法。 在“辉煌的圆明园”板块中,教师抓住圆明园面积大、景点美、珍宝多这三大特点展开来引导学生直面圆明园曾经无与伦比的辉煌,给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以强烈的冲击,在学生的心头留下难以抹去的崇敬和热爱,紧接着教师呈现了“残破的圆明园”,播放圆明园废墟的课件,在巨大的反差中激发了学生迫切了解事件真相的疑惑和震惊;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进入“泣血的圆明园”板块的学习,重点了解圆明园从“万园之园”变成一片废墟的真相,深入认识侵略者在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进行抢、砸、烧的强盗行径,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因屈辱而激起的愤慨。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关注力,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思辨,用数据来说话,用事实来见证,以收到既定的目标成效。 四:多种媒体的辅助运用。 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