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师范大学 2008-2020 年发展定位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上海师范大学创建于 1954年,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24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 59万 M2。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21871人,研究生 3187余人(其中博士生 266人),留学生 2000余人,夜大学学生 13847人。
现有教职员工 3003人,其中专任教师 1655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 225 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
486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 1006人,占教师总数的 6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 369 人,占教师总数的 22%。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 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 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22个、博士后流动站 4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9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93 个、学士学位专业
79 个。学校有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2 个、上海高校 E-研究院 3 个、上海市重点学科 8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15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重点项目 7个、上海市创意产业园区 1个。
“十五”以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 932项,科研经费总额 4. 15亿元,发表论文 11811 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2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78 项,专利 55项。
二、发展定位与建设目标
(一)发展定位
主动适应国家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及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能级社会服务和高品位文化传播的基地,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
*除特别说明外,数据统计到 2007年底。
1
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居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部分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文理工协调发展的开放式、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定位的具体内涵表现为:
学校类型定位:高举师范教育的大旗,发挥师范大学文理科的学科优势,秉承技术师范学院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历史传统,强化教师教育的特色,把学校办成文、理、工协调发展,贯穿教师教育的综合性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形成和完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格局,稳定本科招生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拓展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建成具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培养合理结构的,对上海区域发展有重要贡献率的“国际化、综合性、高水平”师范大学。
学科专业发展定位:文、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倾力保持文科优势,快速提升理工科实力和整体水平,凸现教师教育学科特色,强化艺术教育和旅游教育。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和建设专业,新增专业数主要用于社会发展急需、体现学校特色和错位竞争优势的目录外专业,对社会需求不大的长线专业实施隔年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需求的,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艺、语、技”综合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社会服务定位: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主动服务长江流域和全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全面服务基础教育,全面服务各类教育。与学校两校区所在的徐汇区和奉贤区全面合作,构建紧密型的“三区联动”模式,为徐汇和奉贤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建设目标
上海师范大学 2008~2020年整体建设目标是:力争进入上
2
海地方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到 2020年,使学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成为上海市高素质师资和各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解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咨询基地。把学校建设成为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需求的、居国内高校前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未来十二年发展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2012年,第二阶段,2013 年~2020 年。
第一阶段建设目标是:
1、人才培养
本科专业增至 85个左右,本科生压缩到 20000 人左右。研究生达到 5000人以上,其中博士研究生达到 400人左右。留学生达到 3500人左右。继续教育类学生 15000人左右。
2、科学研究
积极争取承担国家级项目,每年达到 40 项左右。同时积极争取横向课题及其他各类项目,每年达到 200项左右。“十一五”期间每年科研总经费超过一亿元,“十二五”期间在此基础上每年增长 10%~ 20%。
争取公开出版的著作和发表论文数每年增长 10%,其中发表 在 各 学 科 领 域 t o p 杂 志 的 论 文 数 每 年 增 长 20 %。 每 年 推 出 精品学术专著 5-10部,培育对上海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有影响的决策咨询与对策研究成果 3-5 项。争取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学研究与技术领域获得的国家级和省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