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精度分析part1.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2/11 * 1.1.3 测量的基本要素(续) 2.测量过程——基本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论证阶段 测量的主体(测量人员)根据测试任务的要求、被测对象的特点、属性,及现有仪器设备状况,拟定合理的测试方案。 设计阶段 * 选择测试仪器,组建测试系统。 * 制定出测试策略(测量算法)和操作步骤(测试程序) 实施阶段 * 对仪器和系统实施测试操作(发控制命令),按照逻辑和时序完成测量过程,取得测量数据; * 分析测量误差并显示测量出结果。 2021/2/11 * 1.1.3 测量的基本要素(续) 2021/2/11 * 1.1.3 测量的基本要素(续) 3.被测对象——信息 广义的测量是信息的获取,信息反映了事物的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信息又可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两大类。 4.测量仪器系统——量具和仪器 测量仪器系统包括量具、测试仪器、测试系统及附件等 5.测量的主体——测量人员 手动:由测量主体(测量人员)直接参与完成 自动:测量主体交给智能设备(计算机等)完成,但测量策略、软件算法、程序编写需由测量人员事先设计好。 2021/2/11 * 1.1.3 测量的基本要素(续) 6.测试技术 测量中所采用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措施,总称为测试 技术。 7.测量环境 测量环境是指测量过程中人员、对象和仪器系统所处空间的一切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总和。 测量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力场、电磁场、辐射、化学气雾和粉尘,霉菌以及有关电磁量(工作电压、源阻抗、负载阻抗、地磁场、雷电等)的数值、范围及其变化。 2021/2/11 * 1.1.3 测量的基本要素(续) 环境对测量的影响 A. 环境对被测对象的影响:某些被测对象客体(如器件、电路或系统)的性能特性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或非常敏感,因此,原则上测量应在被测对象的正常或额定工作条件下进行。 B. 环境对仪器系统的影响:环境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仪器系统本身的某个工作特性,进而影响测量结果,造成测量误差。特别是某些测量器具的量程广、频段宽,而内部的元器件数目甚多,且对外界影响相当敏感,错综复杂的影响量所产生的不良效应有时会成为测量的严重问题。 C. 环境对测量人员的影响:高温、严寒、潮湿、闷气、嘈杂、照明不适当等不良工作环境,会对测量人员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人身误差乃至差错。 2021/2/11 * 1.1.3 测量的基本要素(续) 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尽量减少由于环境影响而产生的误差。 恒温、恒湿、稳压和防震。 抗干扰、防噪声的措施,如接地、屏蔽、隔离、滤波等。 仪器应能尽量适应恶劣环境和大范围变化环境。 2021/2/11 * 1.1.3 测量的基本要素(续) 仪器以工作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分为三组: I组:良好的环境条件,温度+10~+35oC,相对湿度80%(在35oC上),只允许有轻微的振动。 II组:一般的环境条件,温度-10~+40oC,相对湿度80%(在40oC上),允许一般的振动和冲击。 III组:恶劣的环境条件,温度-40~+55oC,相对湿度90%(在35oC上),允许频繁的搬动和运输中受到较大的冲击和振动。 I组——高精度计量用仪器 II组——通用仪器 III组——野外、机载等仪器 1.1.4 测量的分类 1.按测量精度分 工程测量 精密测量 2.按测量结果获得的方法分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函数关系 组合测量 估计误差的精确值 组合测量 测量目的多个 仪器精度有限时可提高测量精度,精密测量中多用 例1-1( P2) 标准电阻:欧姆量的测量工具,标准电阻上标注R20 由于电阻值随温度而变化,符合规律: 3.按测量条件分 等精度测量 不等精度测量 4.按被测对象状态分 静态测量 动态测量 测量条件不变 被测量不随时间变化 视为随机变量 被测量随时间变化 视为随机过程 第二节 测量误差 一、误差的定义 二、误差公理 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和测量 之中。 “不可避免” 三、误差的来源 仪器、方法、环境、人员 四、研究误差的目的 正确认识其性质、来源,减小误差 正确分析数据,合理评价 合理制定测量方案,正确选择测量方法、仪器,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五、误差的表示方法 1.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不能正确反映测量精确程度 相对误差能正确反映测量精确程度 2. 示值误差 引用误差 ? 电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S级) 以最大引用误差划分电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S级) 仪表最大引用误差: 七级:0.1、0.2、0.5、1.0、1.5、2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