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朗读“洪水”语段,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情势危急,初步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2、抓住老汉言行的语句批注感受,体会老汉不徇私情、舍生忘死的精神。
3、发现文中环境描写、短句短段布局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
1、朗读“洪水”语段,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情势危急,初步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2、抓住老汉言行的语句批注感受,体会老汉不徇私情、舍生忘死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发现文中环境描写、短句短段布局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桥》,板书——桥。请大家齐读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课文,老师要检查大家字词的掌握情况,大家能顺利过关吗?请两组同学开火车读这些词语。(出示课件)。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挡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豹子
2.大家读的不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3.生答。(洪水和老汉)
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孩子们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黎明,把目光聚焦在这场洪水上面。
二、再读课文、感悟人物
1.这篇文章感人肺腑,震慑人心。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画相关语句,简单批注。
2.生自主思考。
3.指名回答、生评。
4.师小结:一位老汉清瘦的脸庞,坚毅的眼神,像一座山。结果这位老汉最后被卷入了洪水之中。
三、感情读文、领悟写法
1.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却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默读文章思考一下问题:
(1)课文为什么最后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巧妙设置悬念)
(2)文中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描写,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好处? (环境描写: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生思考,小组内交流答案。(组长多安排C、D类生发言)
3.班交流、生评、生议、师点拨。
4.教师小结:文中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老汉的精神更加光辉,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另外文中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属于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气氛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那就是推动故事情节。文章开头处,山洪暴发村民慌不择路,接着老汉镇定指挥,然后疏散中揪出小伙子,疏散后又推小伙子上桥,接着二人被洪水淹没,结局达到高潮老太太来祭奠父子两人。这就是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的推动。
5.比较: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整个村庄到处都是水。
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6.生答。
7、师小结:文中用短句、短段来展现那种紧张的氛围。
四、拓展阅读、总结写法
1、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简短句子、段落,渲染紧张气氛。
3、环境描写推进了情节、塑造了人物形象。
五、阅读《同步阅读——壮丽青春》
1.阅读文章,结合《桥》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主要内容?(六要素法)
(2)班长欧阳海是一个怎样的人?(语言、动作等关键词)你从文章中的哪句话体会出来的。(做简单批注)
(3)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环境描写、短句短段)
2.生独立思考,小组内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六、达标练习
1.《桥》的作者用恰当的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恰当的环境描写可以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现在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运用一段环境描写来烘托你此刻的心情。
2.生练笔,师巡视。
3.全班展示。生读、生评、师小结。
七、作业
写一篇关于《桥》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16. 桥
山洪暴发
推动情节老汉出现
推动情节
环境描写老汉揪儿
环境描写
老汉推儿
祭奠父子(巧设悬念)
学情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基本适应了高年级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但对山洪暴发,认识程度较浅,不够深刻,较难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学生对共产党员的认识不充分,因此,我采取创设情境,播放山洪暴发图片进行说明,激发学生想象等教学手段来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通过预习及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能熟练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对山洪暴发有了简单的认识,初步掌握了理解句子和感受人物形象的一些方法。
效果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本节课紧紧抓住小小说语言简洁、环境渲染、结尾巧设悬念这样三个特点来组织教学。通过学习描写老汉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简洁的特点;学习描写洪水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环境衬托的作用;讨论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