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舟中晓望》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诗人孟浩然沿曹娥江、剡溪登天台山,写下诗篇《舟中晓望》。文中的文学素养很深厚,教师应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熏陶,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思路;
2.分析、评价本文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技巧,掌握分析、评价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布置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掌握诗词相关背景,并采用小组交流探讨的形式突破疑难;
2.鉴赏、品味,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
3.整体感知与精读、略读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的参悟与品鉴,调动学生联想力,培养学生兴趣。
学习重点:品味鉴赏分析课文。
学习难点:通过课文学习获得一些阅读和写作的启示,受到古诗词美的熏陶。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经过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准确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山美水美,古诗词文化更是美中之美。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孟浩然《舟中晓望》来体验中国----美。
预习检测:
一关于作者.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奉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所倾慕。
二题解,写孟浩然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路往游天台山的旅况。舟中,写地点;晓,写时间;望,写动作。
生字词的处理:
舳舻(zhulu);
晓:早上,早晨。2、望:遥望,远望。3、挂席:挂帆,杨帆。4、水国:犹水乡。5、遥:遥远。6、舳舻:首尾衔接的船只。舳,船尾。舻,船头。7、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卦象显吉,利于远航。8、接:接近,挨上。9、风潮:狂风怒潮。10、天台、石桥: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圣迹。11、访:造访,参观。12、霞色:云霞的颜色。13、赤城:赤城山,天台山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14、标:山顶。
这一环节主要是夯实学生字词的基础知识,并适当扩展延伸,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量。
解读诗句:
第一联写船只在拂晓时杨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
“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示“望”,是何等亲切。而这“望”的结果都包含在“青山--国--遥”这五个字构成的诗句中。
2、第二联写水程中来往的船只。
“争”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接”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有乘风破浪之势。
第三联写诗人自问自答。
遥应篇首“东南望”,点出天台山。于是首联何所望,次联何所往,都得到解答。一问一答中微带兴奋与夸耀的口吻,感受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
4、第四联写眼前出现的一片霞光便引起他一个动人的猜想。
赤城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因此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当是山石发出的异彩。尾联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和篇首。一种怡然的欣赏态度。
参悟感情:
读懂了诗句,请将诗句的内容想象和联想成意境,然后参悟感情。
宁多勿少,参悟感情是既不能故意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
(作者通过早起挂帆远航途中的所见、所想,抒发作者对山水美景的向往之情,表现作者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抒发作者的旅途愉悦之情)
鉴赏技巧:
明确了诗歌所抒发的感情之后,就要明确作者为了抒发这一感情所采取的的方法与技巧。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呢?
细节描写:“望”“问答”“坐”“看”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来表现急切见到的风景愿望。动作构成情节,情节中的动作就是细节。
虚实结合:“霞光晓”实景,“赤城标”想象中的景,虚景。从哪里可以看出是虚景?(疑)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叙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寻景图,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向往之情以及乐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2、写作技巧:似乎信笔写来却首尾衔接,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形象质朴,却又真彩内映。它没有警句炼字,却兴味贯穿全文。从声律角度看,是一首五言律诗,然而通体散行,中两不做骈偶,既有音乐美,又洒脱自然。
?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迫不及待要进入中国山水诗词美中
这样导入课文一是轻松,二是激发学生兴趣。
预习检测
幻灯片展示,学生对作者、题目、字词进行复习
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内容,并掌握本文的字词。
合作探究
解读诗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幻灯片展示
分别从句式上、用字上、善用联想意几个方面说明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关系。学生逐一理解、明确这几个问题的同时,对作者的行文思路也就能够有所理解和掌握。
整体感知
小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幻灯片展示。
1.再读全文,参悟感情。???
2、鉴赏技巧(表达技巧写作技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怀化学院教务处.doc
-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doc
- 慈善组织认定办事指南.doc
- 房地产开发统计.doc
- 手术无影灯技术参数.doc
-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doc
- 技术、商务及其他要求.docx
- 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态.doc
- 招标项目及要求.doc
- 揭阳市揭东区霖磐职业技术学校.doc
- DLT 5491-2014 电力工程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英文.pdf
- DLT 5511-2016 直流融冰系统设计技术规程.pdf
- DLT 5551-2018 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英文.pdf
- DLT 5567-2019 电力规划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pdf
- DLT 5580.2-2022 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电量计算第2部分_农林废弃物直燃耦合.pdf
- DLT 5580.3-2023 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电量计算第3部分_农林废弃物蒸汽耦合.pdf
- GB 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pdf
- GB 50019-2015 GB50019-2015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英文版.pdf
- GB 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年版).pdf
- GB 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