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昏侯墓的“掘墓人”
王迪在戏里戏外完全是两个人。
不工作时,与人类沟通已经不能满足他了。和猫、狗说话,和刺猬交流,还经常一溜烟儿似的奔向野地,摘两个柚子回来。
实验室里却马上入戏,丰富的面部表情不见了,王迪会板着脸问:“这些是从墓里提取的兵器,从这个现场,你来分析一下它们下葬的层次关系。 ”
“我猜 ”
回答者只说了两个字, 就被他打断:“不要用 ‘我猜’。” “看到了什么,就记录什么,把自己的判断发表出来,
其他的研究人员会来赞同或者是推翻,这就是考古。 ” 走出实验室,再问他考古是什么,他会告诉你一首打油
诗。
嫁人莫嫁考古郎,一年四季到处忙。春夏秋冬不见面,回家一堆脏衣裳
“走火入魔了”
洛阳铲子地下钻,铁锹黄土天上扬,手铲堪比命还贵,罗盘皮尺包里放――考古人打油诗。
身边人一指, “瞧,王迪又走火入魔了。 ”
2015 年 12 月 26 日下午五点,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工
地,下了班走在回宿舍的田埂上,王迪猛地蹲下,盯着地面
仔细端详。
大家凑过去看,泥里躺着一块条状竹简。确定竹简上没
有字,这位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博士后才松了口气, 站起身。
“没办法,职业病,看到竹简就想知道有没有字。我们
走路,都只看地,不看天。 ”
2011 年 3 月至今, 王迪所在的考古队在此扎根, 勘探约
100 万平方米、发掘约 1 万平方米,最终“解剖”出以西汉
海昏侯墓为核心的西汉墓葬区, 发掘了金器、 玉器、漆木器、竹简等珍贵文物 1 万余件。
它们是靠毛刷和竹签,一件一件被清理出来的。
王迪更多的时光,是静坐在文物前,以泥土、竹签、笔记为伴。
在文物保护房,王迪一呆就是一个多月。一个偶车马,要用竹签、刷子等小工具一寸一寸地清理。文物上有灰尘,都不能用嘴吹,而是拿来一个小气囊,排气除尘。
很多考古人员身旁,都有几十种工具。光不同大小、形状的竹签,就有七八种。
发掘出的每一样东西,取样、编码、保存,每一步操作都要留下记录。
和很多年轻人整天只盯着手机不同,考古队里的年轻人
很少看手机。本身文物保护楼里也没有信号,这让他们更加
专注。
在记录一堆兵器的层级和整体坐标时,王迪拿出了一个
自制的比例尺, 两厘米见方的小纸片, 摆在兵器的不同位置,
拍照。绕着那堆兵器,王迪拍了 200 多张照片。
“摸金校尉”
嫁人莫嫁考古郎,穷困潦倒,梦里住洋房,天天就排小
纸片,不赚钱,愁断肠――考古人打油诗。
件金器――在海昏侯墓里发现金器的数量,在所有汉代墓葬的发掘中,已经破纪录了。
铜钱。10 多吨、200 万枚五铢钱。 装铜钱的箱子堆起来,比人还要高。
有人感叹,考古队这是挖了个银行出来。
后小伙吴振华每天面对的,就是马蹄金、麟趾金、金饼、金板、金镶玉、琉璃,各种奇珍异宝。他是队里负责提取金器的。
电视直播中,一堆金器面前,你若看到一头卷发的小伙儿,那准是他。
微信朋友圈里,吴振华自称“摸金校尉” ,这是盗墓界的行话,指盗墓贼。
同事们说,他是真正的富二代,家境富裕,自己喜欢考古,“毕业后直接到了墓地” ,尽管更多时候,他们管墓地叫
工地。
“谁说我是富二代!有钱我会来这‘挖土’?”吴振华申辩。听起来像是对工作有抱怨,但上阵时,同事对他的评价是“脏活累活都抢着干” 。
在外人看来,和金子、钱币打交道是考古队最幸福的工作。但其实这份工作,不像电视上看到的那么风光。
放金器的地方,叠压情况往往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坏文物,或打乱周边摆放顺序,丝毫马虎不得。吴振华最多的状态,是戴上手套,拿着竹签,分离文物,转移装箱,光这样的动作,每次提取都要重复上百次。
负责铜钱清点工作的是博士李小斌。每天早 8 点开工,下午 5 点下工,他数了整整半年,才将堆积如山的铜钱清点
完。李小斌总是自嘲: “同事们都说很羡慕我,提前过上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生活。 ”
读了 13 年考古专业的博士后王迪,目前的年薪是七八万,王迪说,他的收入还算是同事中收入比较高的,考古队的年轻人,工资普遍偏低。
“买房?” 年轻人听到这俩字, 很多都摇头,“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也住不上。 ”
荒野上的青春
四海漂泊习为常,思念之苦心里藏,晴天烈日汗湿衫,雨天泥地印两行――考古人打油诗。
远离城市,久居乡野,这群年轻人早已熟悉村里的一草一木。池塘里扯着嗓子“嘎嘎”叫的鸭子、村头窝在破沙发里的胖狗、田埂上黄得惹眼的柚子,都是他们的朋友。
王迪说自己对村子熟,熟到什么程度?他几乎知道村里每一棵柚子树长在什么地方,知道哪棵柚子树上的果实最甜,说到尽兴处,他双手一划拉, “我要画一幅柚子坐标图,福泽后人”。
工地里生活枯燥, 大家只能苦中作乐。 考古队员经常说,队里有吉祥物――“大黄”和“小黄” 。细问才知, “大黄”是黄鼠狼,“小黄”是蛇。
因为生态环境好,工地里经常出现小动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