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条辨》伤暑条辨陆延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温条辨》 伤暑条辨 陆延珍 论伤暑中暑中热辨误 尝考仲景《金柜》 ,有中喝而无中暑,后贤诸书有中暑 而无中喝。 或以中暑即伤暑 ;或以中喝即中热, 或以伤暑即伤 寒;议论纷纷,终无实指。赖张洁古出而云: 静而得之谓伤暑,动而得之谓中暑。此二语颇为中窍。但于动静之间,虽如指 掌,而中、伤之义, 尚末缕析, 犹恐难启后蒙。 盖冬令风寒, 原有中、伤之异,而夏间暑热,岂无伤,中之分 ?夫寒有伤寒、中寒之路,大凡伤于阳经在表, 则为伤寒 ;中于阴经在里,则为中寒。冬令如斯,夏间果无待言矣。凡人于盛暑之时·纳凉广厦,避暑深阴,阳为阴遏,腠理闭塞,俄而无汗,头痛 身疼恶寒发热,胸闷呕恶,此即静而得之为伤暑也。更有暑热相逼,好食生冷,不禁房欲,遂致肾阳内歉,腠理不密, 寒凉暑湿, 乘虚直入, 顷刻胸腹闷痛, 肢逆汗冷, 吐泻交作, 此无论动静,而即为中暑也。若此则冬有伤寒,即夏有伤暑; 冬有中寒,即夏有中暑也明矣。至于夏暑炎蒸,赤日傍午, 或躬视荒野, 或力竭常涂, 元气既虚, 曝烈复逼, 登时昏倒,人事不知, 此即动而得之为中热也明矣。 盖暑症之来路有三,而治暑之例法非一。若由此而扩充之,庶读书乏间津之叹, 而临症无歧路之迷。予所以不揣谫陋,将伤暑、中暑、中热列为条辨,以便逐一参考。至于错综融会,运用之妙,存乎 其人也。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 伤暑条辨第一 伤暑初起,无汗恶寒,头痛身热,渴不引饮,舌白呕恶,此 邪初袭卫。 宜用香蕾饮 (1) 加杏仁、薄荷、通草、豆卷,连翘、大力、丝瓜叶等味,汗解可也。 香蕾饮:本条所指香蕾饮,乃宗其方义,故下文注解中, 只取君药香蕾一味,余皆舍而不用,下 伏暑条辨第一 同。暑必挟湿, 先伤气分。 凡人静坐纳凉, 暑风乘袭, 肌表因之,阳被阴遏,腠理闭郁,发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等症。鈏湿 蕴化热,势渐燎原,胃液不升则口渴,湿邪内蕴则不引饮,肺气失宣则烦而欲呕。兼之舌白苔腻,脉形缓大,无非挟湿而然。洽用香薷者,体轻浮而性温泄,乃夏令之麻黄,善于走表,加杏仁宜肺,薄荷,大力祛风,连翘,豆卷、通草泄湿清热,是邪在卫分,宜先汗解,杜其传里之患矣。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 伤暑条辨第二 伤暑既汗,头痛虽减,热仍不解,舌白渐黄,脉洪口渴,此 邪不汗解,热延气分。宜用白虎汤·加杏仁、通草、连翘、淡 竹叶、枇杷叶 ;若头痛未止,再加葛根、薄荷,清凉解散也。 承上条,既发汗而热不解, 则卫外之邪渐传气分。 故头痛减, 而舌转黄,至脉洪口渴,则气热盛也,用白虎汤直清阳明气 分。如头额仍痛外邪未尽,必加葛根、薄荷走表祛风,以头 为清阳,非风药不能到也。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 伤暑条辨第三 伤暑不恶寒而发热,身痛呕吐,溺赤便泻,此邪布三焦,上 下交征。宜用六一散合黄芩汤加杏仁、厚朴、赤芩、豆卷, 粉葛根、连翘等味,清泄三焦也。 此与前条同是上焦之病,而溺赤便泻,则已传布三焦,又与 (仿寒论)中三阳合病下利之义同。盖既汗不解,清气分亦 不解,则邪无出路,必致下传面为泻也。故仿六一散合黄芩 汤加杏仁,葛根、厚朴、连翘、赤芩、豆卷,俾三焦表里之 邪一齐尽解,庶为周至尔。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 伤暑条辨第四 伤暑汗出,身不大热,而舌黄腻,烦闷欲呕,此邪踞肺胃, 留恋不解。宜用黄连温胆汤,苦降辛通,为流动之品,仍冀 汗解也。 此条汗出而不大热,是卫分之邪既解,但舌黄欲呕,又为邪 阻肺胃,气分未清。用温胆汤辛以通阳,加黄连苦以降逆。 不用甘酸腻浊,恐留连不楚耳。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 伤暑条辨第五 伤暑六七日脉洪而数,口渴,舌干苔红 (1) ,此热劫胃津,气 血燔蒸。宜用玉女煎加鲜石斛、花粉、麦冬、梨汁、蔗浆等 味,两清气血也。 上条表邪解,而余邪逗留。此条表邪传里,由气及血,亢阳 偏燎,消烁津液。所以口渴舌干,色红少苔,湿尽化热,兼 之脉洪数,而烦渴喜饮,其亢热不独在气,而兼在血矣。故 用玉女煎两清气血,加花粉、石斛、麦冬、梨汁、蔗 (1) 舌干 苔红,似作 舌红苔干 义较妥。 浆,甘寒生津,不致舌黑神昏为要。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 伤暑条辨第六 伤暑热甚,口渴,舌黄尖绎,斑疹隐隐,神昏谵语,此气分 不解,而热渐入营。 宜用沙参、 连翘、元参、桑叶、甜杏仁、花粉、鲜生地、 羚羊角、 鲜斛斛、 鲜菖蒲、 广郁金、 牛黄丸,芳香宣窍,为心营肺卫两清之也。 此条气分不解 ,渐入营分者。以肺主气,心主血,故口渴舌黄为气热,尖绎昏谵斑现, 为营分受灼, 若不两清, 病必不解。故用沙参连翘,元参,花粉、石斛清气热,鲜生地,羚角、菖蒲、郁金,牛黄丸以透营邪也。 [伤暑条辨二十六条 ] 伤暑条辨第七 伤暑舌黄渐黑, 尖绎底赤, 神昏烦躁, 斑疹透露, 目赤齿枯,此邪既入营,气分犹炽。宜用犀角地黄汤加元参、人中黄、鲜菖蒲、鲜石斛、青竹叶、牛

文档评论(0)

130****6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