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五法”.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五法” 我们在观摩各种场合的阅读课时, 常常发现一堂课中有许多 出彩的闪光点,但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一块却通常是 虚晃一枪。《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 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 该是整体的领悟,迅速、准确地把握整体也是一项最基本的阅读 能力,它直接影响着阅读活动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引 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呢?笔者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总结了五 种方法: 一、从理解题目入手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 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 它“窥一斑而见全豹”。 从文章的题目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 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 练和对优美语言的感悟。例如苏教版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读题后说说从题目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 很快发现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励志学画的事。 在这基础上,再让学 生说说,从题目中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很快提出:徐悲鸿为什么 要励志学画?他是怎样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恰是 走进文本的重点。顺着这搭起的文本平台读书, 徐悲鸿励志学画 的形象自然而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也养成了读书先理解题 目的好习惯。 二、 从检查预习入手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基础也就不同,因此, 预习后进行检查交流十分必要, 学生能相互取长补短,并在教师 点拨下去粗取精,在倾听中接受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与 此同时,教师也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并在生成中调控整 合教学预设方案,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独特体验。例如,在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检查预习时老师先让学生交流:你 知道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 有的说爬山虎是一种植物, 它会爬 墙;有的说爬山虎叶子颜色是绿的, 爬在墙上,叶头一顺儿朝下, 很好看;有的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有叶柄的地方, 样子像蜗牛 的触角……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对课文内容作了小结。 学生也 在交流中感悟到了课文大致从哪些方面写爬山虎的。 三、 从课文插图入手 课文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固然优 美,包含的内容也博大精深,但课文中的插图直观、形象、生动、 美不胜收。教学中解读插图,理解图意,并将它转化为教学资源, 整合课文内容的语言文字,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好方法。例《鸟 的天堂》一文中有两幅插图,在读文之前就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观察到的情况,再运用比较,议议两幅图的异同,学生很快 能在观察中感受到两幅图画的都是榕树: 前图是近的榕树,体现 的是部分的枝干与根;后图是榕树远景,构画了大而绿茂,鸟儿 畅飞栖息的榕树。然后读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的描述与图的展 示发现了什么。 这样, 学生一下子就能感受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 时间不同,看到的景况也不同。又如《 2008,北京 ! 》这篇课文 配有三幅庆祝插图,上课伊始,可以让学生认真研究这三幅图, 根据插图提问,根据插图想象,根据插图说话,根据插图表演。 让学生问问、想想、说说、演演,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随后抓 住课文中“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这句话来学习, 从而让 学生感受我们申奥成功后的喜悦心情。 同时抓住语言文字来体会 画面, 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一说人们的兴奋之情。 并给学 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词语进行说话和积累,如:灯火辉煌、人山人 海 欢声雷动、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歌笑语等等。这样的解 图读文,不失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好方法。 四、从设计问题入手 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心理特征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具体性、 无意性,尚不具备抽象性。那么,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不要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呢?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低年级段学生的 身心特点, 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设问”的方法, 降低整体感知 的难度。 即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 每一层次都在学生了解课文大 体内容的基础上,设计有思考价值,又有足够覆盖面的话题,从 而捕捉“从整体入手”的切入点。 每一次提问, 教师根据教材和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随即向他们提示阅读的范围, 为学生的思维 拓宽通道。这样的提问和提示可避免低段阅读教学的逐段逐句的 “繁琐分析”。 2、抓关键句 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 (或者重点句, 如:总起句、 总结句、 过渡句等),抓住中心句(或重点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 要内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教学《白鹭》一文 时首先要求学生用课文开头的话和结束的话, 来说说作者郭沫若 是怎么赞美白鹭的?指出好长的一篇文章, 读的时候把它读成了 两句话,这就是把课文读短了。 抓住了两个词“精巧、 韵味无穷” 这就是读准了。 接着又点出“精巧”表现在第 2 和第 5 节中,而 “韵味无穷”表现在第 6、 7、 8 节里。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