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车舒适性的软土路堤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 副本.docx

基于行车舒适性的软土路堤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 副本.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行车舒适性的软土路堤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摘要:针对目前规范对软土路堤差异沉降标准不明确的 情况,分析了现行路堤差异沉降标准特性,表明最大纵坡差 可有效反映路堤差异沉降标准,但该标准未考虑行车舒适性 要求。从人、车及道路相互关系出发, 考虑行车舒适性因素, 针对不同软土厚度、路堤填筑高度和工后沉降稳定时间,获 得了考虑行车舒适性的差异沉降标准。结果表明,考虑行车 舒适性差异沉降标准,可以有效反应路堤加载过程中沉降变 化,更接近于工程实际。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工况验证了该 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差异沉降;路堤;控制标准;软土 研究背景 城市道路是由路基、桥梁和隧道组成的结合体。由于桥 梁和路基的刚度差异,道路通车后在过渡段会产生差异沉降。 由于差异沉降的存在,使得道路在过渡段平整度较差,纵向 表现为现状高度偏离原纵断面设计高程,影响了行车的舒适 性和安全性。目前,我国规范针对软基处理主要控制因素为 工后沉降,对过渡段尚无明确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使得缺乏 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用于实际工程。 目前,各国针对软基处理标准要求不尽相同。我国相关 的规范包括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 JTG D30-2015)及《城 市道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1-02-2013)[2][3] 中明确规定,在一般路段的工后沉降在 规定设计年限内不应超过 30cm,涵洞不超过 20cm,桥台与路基过渡段不超过 10cm[4] 。在日本,工后参与沉降的控制范围为 10cm~ 30cm[1] ;而美国相应较为宽松,桥头引道的工后最大沉降要求为 15cm~ 30cm;在宁通一级城市道路扬江段施工过程中, 叶见曙等 [6] 对路线其中的四座大中桥梁进行了原位测试, 认为桥面板和道路 0.4%的纵坡差可以满足相关要求。 目前,针对软土路基过渡段软基处理效果多用工后沉降进行评定。该值未考虑行人行车舒适性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考虑行驶舒适性的差异沉降指标。 桥头差异沉降分析 目前防止桥头跳车现象一种比较常见的处治方法是采 用桥头搭板。桥头搭板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一端与桥台 连接,另一端与路基连接。 由于路基段和桥梁段的刚度变化, 土体沉降不均,产生了差异沉降,使得桥台搭板绕桥台进行 转动。以 x 表示搭板长度;距离桥台 x 处的工后沉降和桥台 基础沉降用 S■■和 S■■分别表示; 竣工时和引道土体沉降 趋于稳定时的搭板纵坡用 i 和 i′分别表示, 桥头搭板的计算 图如图 1 所示。 由图 1 所示,可以得到桥台位置与任意位置 沉降为: ( 1)  x 处的差异 式中,△ i 即为容许纵坡差;由图 1 可以明显看出△ i= i- i。 用距离桥台 x 处的容许工后沉降 [Srx]和[ △ i] 带入上式,分别取代 S 和△ i,有: 2) 上式即是以搭板远离台端下土体容许工后沉降量 [Srx]为 指标来控制差异沉降的表达式。式中的 Srb 被称为桥台基础的预期工后沉降量。由此可见,引道土体容许工后沉降量并 不是一个常数(例如常用的 10cm),而是与 Srb、 [△ i] 及 x 均有关系,其中 [ △ i] 对在设置搭板情况下能否消除桥头跳车现象起着重要作用。 行驶舒适性评价方法及指标 目前有多种确定行驶舒适性的评价标准。ISO2631[8]是 以人体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人体舒适性评价指标,并给 出了加权加速度度均方根值与行驶舒适性的关系,如表 1 所示。 考虑到人体对车辆垂直振动响应最敏感的时间频率为 4~ 8Hz。高速公路最大设计速度为  120km/h  ,则波长为  4.1~ 8.3m  范围内人体对车辆振动的承受能力最小。  将人体振动简 化为一简谐振动, 取中值波长为 6.0m 。计算波长为 6.0m  时, 对应不同波幅人体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见表 2 所示。 对[ i] 及?琢?棕进行拟合,可以得到下列公式: 根据 ISO2631,加权加速度度均方根值?琢?棕为  0.8 时,人体为不舒适状态。 将 0.8 带入上式,算得此时△ i=0.382 。故可近似可以容许 0.4%的纵坡差。 考虑到地基的复杂性, 取0.4%的不均匀沉降纵坡差作为路面功能性要求,即在不影响 路面功能影响的条件下,可以容许 0.4%的纵坡差。 因此,未发生错台现象的连续型过渡段差异沉降有两个 主要的控制指标,即容许工后沉降 [△ S]和路面的容许纵坡差 [△ i] 。[△ S]因为涉及过渡段的长度、路堤填高、地基的土性 等很多因素,标准不统一;而容许纵坡差 [△ i] 可以较好的反 应软基处理结果。 过渡段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根据刘松玉等 [9 ~12] 人研究, 给定路基填高 D,软土厚 度 H,过渡段两侧模量比 n 及

文档评论(0)

156****4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