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净明道的忠孝思想
西山万寿宫是江南著名的千年古宫 , 是道教净明道的祖庭 在海内外影响很大 #65377; 净明道作为宋元时期兴起的“儒道 互补” 的新道派 ,倡导“忠孝神仙” ,倡行“忠孝立本 , 忠孝建 功” ,提出“欲修仙道 ,先修人道” ,其教理教义继承和弘扬了中 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精粹 #65377;本文不揣浅陋 , 试以中国传统文 化的忠孝思想为溯源 , 来略论净明道忠孝思想的特征 , 以求方家 指正 #65377;
一#65380;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孝思想
忠孝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 #65377; 考究忠孝 思想的渊源 , 由来颇深 , 它形成于先秦时期 , 当时的儒 #65380; 道 #65380;墨#65380;法诸子百家 ,皆对忠 #65380;孝作出了诠释 #65377;
从文献上看 , “孝”的思想起源早于“忠” , 在殷商时期的 甲骨文中,就有“孝”字字形 #65377;甲骨文卜辞中 ,“孝”与 “老”为同一个字 ,属会意成文 , 为搀扶伛偻老人之状 #65377; 《说文解字》曰 : “孝,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65377;”“孝”字 ,老在上,子在下 ,从中国古文字的构字原则 看 , 正是父子相承之意思 #65377;《周书》 #65380; 《诗经》等 文献中 , 已有大量有关“孝”的理念 #65377;《诗经 ?大雅》 云: “威仪孔时 ,君有孝子 #65377;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
#65377;”由此而见 , 孝子 #65380;孝行 #65380; 孝道作为一种 对于祖先 #65380;父辈的敬仰 #65380;侍奉的理念及行为准则 , 孝的思想已有了明确的内涵 #65377;“孝”作为一种社会行为 规范,被视为高尚的道德情操 , 为世人所崇尚而一直沿袭至今 #65377;
与“孝”相比 , “忠”的思想理念出现较晚 , 《说文解字》 云:“忠, 敬也,尽心曰忠#65377;”毋庸讳言 , 忠与孝是儒家伦 理道德的支柱 ,事君为 “忠” ,事亲为“孝” , “行孝”与“尽 忠”是相联系的 #65377;儒家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国 是家的扩大 , 忠是孝的放大 #65377; 虽然在“家天下”的封建帝 制时代, “忠孝”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 , 出现“愚忠愚孝”的严 重后果,早在二千多年前 ,道祖老子在其不朽名著 《道德经》 中就 已指出: “六亲不和有孝慈 , 国家昏乱有忠臣 #65377;”但老子 没有否定忠孝本身的积极含义 , 而是从侧面阐述了忠孝出现的深 刻社会背景 , 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混乱和道德丧失 , 才能 实现“孝子不谀其亲 , 忠臣不谄其君”的理想社会 #65377;但是 , 儒家倡导的忠孝观 , 对孝敬父母 #65380;忠于国家的社会责任感 的社会积极作用 , 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65377;
总之, “孝子 #65380;忠臣”的思想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有着十分尊崇的地位 , 甚至于成为人生追求的一个坐标 #65377; 需要指出的是 , 中国人的忠孝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 , 儒家的忠孝 思想侧重于“仁者爱人”为基础 , 讲求“推己及人” ,进而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的忠孝思想侧重以“返朴归真 , 民复孝 慈”为基础 , 主张人们按纯真自然的本性生活 , 互敬互助 , 而达到 “不尚贤 ,不使能,上如标枝 ,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 ,相爱 而不知以为仁 ,实而不知以为忠”的境界 ; 墨家的忠孝思想侧重 以“兼相爱 ,无差等的爱”为基础 ,主张“为人君必惠 , 为人臣必 忠 , 为人父必慈 , 为人子必孝 , 为人兄必友 , 为人弟必悌” #65377; 忠孝作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而代代相承 #65377;
二#65380;净明道的忠孝思想 净明道是典型的“儒道互补”的新兴道派 , 其教理总旨以许 逊“垂世八宝” :忠 #65380;孝#65380;廉#65380;谨#65380; 宽#65380;裕 #65380;容#65380;忍为源 #65377;八宝尤以忠 孝为首 , 言人能弘道 , 非道弘人 , 旨要不在参禅问道 , 入山炼形 #65377;贵在忠孝为本 ,方寸净明;谓欲仙道,先修人道 #65377; 人事尽时 ,天理自见 #65377;《太上灵宝净明四规明鉴经》 云: “孝悌道之本 , 固非强而为 #65377;得孝悌而推之忠 ,故积而 成行#65377;行备而道日充 #65377;是以尚士学道 , 忠孝以立本 也 #65377; 本立而道日生矣 #65377;”净明道主张忠孝立本 , 倡 行忠孝建功 , 倡导忠孝神仙 , 其忠孝伦理思想深得文人墨客及信 众的拥护 #65377;如明代著名的哲学家高攀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