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同光之际铁路问题的复杂性
铁路和火车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 1825年9月 27日,人 类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正式建成通车, 它给英国带来了巨大 的社会变化,并很快风靡西方各国,法、美、德、俄等国家纷纷 掀起修建铁路的高潮。人类交通从此进入铁路火车时代。
中文读物中,最早介绍铁路和火车的,是 1835 年 7 月《东
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所载《火蒸车》一文。文中以对话的方式, 介绍了火车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点, 突出其速度飞快,载重量大, 不畏山水阻隔,运行平稳。①1840年,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在所 作《贸易通志》中,也介绍了火车的工作原理、运载能力,称火 车运货速度快,能力大,以一匹马之力能成六匹马之工,火车无 马无驴,能够如若插翼飞驰。②
鸦片战争以后,关心世界知识的林则徐、魏源、梁廷、徐继、 洪仁等人,都关注到铁路和火车。魏源编《海国图志》,摘录了 郭实腊《贸易通志》中关于火车的介绍。洪仁在《资政新篇》中 建议在中国二十一省建造二十一条铁路, 以为全国之脉格。 ③尽 管洪秀全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而且太平天国也没有条件采纳这 些建议,但它在思想史上的意义还是相当明显的。
中国早期游历或出使西方的人员, 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谈到对 铁路和火车的观感。随赫德游历西方的斌椿描述:
车厢内坐男女多寡不等,每间大窗六扇,启闭随人。车厢油
饰鲜明,茵褥厚软。……摇铃三次,车始行。初犹缓缓,数武后
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岗、阡陌,皆疾驰而过, 不可逼视。
多次随使欧洲的张德彝详细地记述了火车运行的原理与各 种具体知识,称火轮车形如平台,每辆长二丈许,铁轮铁轴;车 厢分头、二、三、四等,箱内设备各异,票价不一;每列有五六 十辆不等,咸以铁环联之;车行多直道,其平如砥,遇山穿洞, 遇水架桥。“车之速者日行五千余里,平时则日行二三千里而 已。”④
曾出使数国的郭嵩焘称: 来此数月,实见火轮车之便利,三四百里往返仅及半日,其 地士绅力以中国宜修造火轮车相就劝勉,且谓英国富强实基于 此。⑤
1859年游历欧洲的郭连成描述最为生动: 火轮车者,太西各国以之运货物、载客商者也,前十余年始 有此制。余初登岸时,遥见房屋齐整,连络不绝,俱有玻璃门户, 初以为此处之街市也。及近之,则见下有铁轨、铁轮,始知其为 火轮车焉。稍焉,烟飞轮动,远胜于飞,恍在云雾中,正是两岸 猿声啼不住,火车已过万重山。虽木牛流马之奇、追风赤兔之迅, 亦不可同年而语矣。①
同光之际,鼓吹学习西方的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都述 及铁路问题。
王韬是铁路建设的热情鼓吹者, 曾在多篇文章中述及铁路建 设。他说,中国南北道阻,货物转运困难,如果修筑铁路,则远 近相通,可以互为联络:
不独利商,并且利国。凡文移之往来,机事之传递,不捷而
速,化驰若神,遏乱民,御外侮,无不恃此焉。②
他指出,电报与铁路,西国以为至要之图,利国利民,莫可胜言,而中国以为不急之务,且以为中国断不能行,亦断不可行:
或谓愚民惑于风水之说,强欲开辟,必致纷然不靖,是以利 民者扰民也,此不宜者一也。或谓轮车之路,凿山开道,遇水填 河,高者平,卑者增,其费浩繁,将何从措,即使竭蹶而为之, 徒足以病民而害国,此不宜者二也。
呜呼!是殆中国未之行耳,中国之民未之见耳。设使由少以 成多,由近以及远,暂行试办,安见其必多窒碍乎?
且铁路之所至,亦即电线之所通,其消息之流传,顷刻可知。 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 集事。③
郑观应在 1880 年以前写成的《论火车》中,极言火车的益 处。他转述西人论铁路建设之五利,即运费盈余可助国用;有利 于调兵运饷;有利于运载矿藏;有利于商品运输,互通有无;有 利于文书传递,裁撤驿站。他认为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地区差 异很大的国家,尤应赶快建造铁路。 ④他列举欧美各国通过兴建 火车铁路获得巨大利益的情况, 结合中国的实际,指出:“总之, 车路之设,有备无患,有益无损。在中国今日断不能置为缓图 矣。”⑤
1880年以后,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进展,朝野关于铁路问 题的争论不断,郑观应也在不断修改、充实、完善他对铁路的论 述,在《盛世危言》不同版本中均有所反映。他在 1892 年以前 完成的《盛世危言》五卷本中,将铁路之利由先前的五利扩展为 十利。所谓十利,除了前面已经述及的五利,还有:有利于国家 对全国的控制管理,官吏不敢逾法;有利于全国联为一气,脉络 贯通,国势为之一振;有利于开通风气,对于那些鄙夷洋务的士 大夫会有影响;有利于漕粮运输,能节省漕运经费;有利于各省 所解京师饷粮的安全。他说:“有十利而无一害,复何惮而不行 哉?”⑥针对所谓铁路开通将夺民生计、毁坏庐舍坟墓的说法, 他指出:
不知铁路之旁,其左右歧路,人马皆能行走,火车所运货物 应于某处卸载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