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唐代崇道之风与魏晋玄学的联系.docx

略论唐代崇道之风与魏晋玄学的联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唐代崇道之风与魏晋玄学的联系 一、唐代三教并存,盛唐尤尊道教。 通常我们都说唐代实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儒、释、道三 教①并融。 但三教的地位和影响不是平均的, 不同的皇帝出于政 治需要对某教有所贬抑或崇扬。如武则天崇佛,玄宗、武宗特隆 道教。不过总的来讲,李唐王朝对儒释道三教都比较重视,三教 也逐渐由鼎足而立的态势趋向融合。 在融合的过程中, 基本上是 本着以道为尊,以儒为本,以佛为用的原则进行的。即以抬高道 教地位来提高自身血统身份有利于统治, 在治国思想上多取自儒 家的文化观念, 对佛教则为我所用教化百姓。 从唐太宗对三教的 态度可以明显看出以道为尊,以儒为本,以佛为用的原则。唐太 宗用儒家学说来治理国家:“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 之教。以为如鸟有翼, 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贞 观政要》卷 6),他本人对道教持否定态度:“神仙事本虚无, 空有其名”(同上)对佛教也不以为然:“固弊俗之虚术,…… 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旧唐书》 卷 39),但出于安定社会、教化百姓的需要,他仍大力褒扬佛 道二教。因此他礼敬玄奘,亲自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又推 崇老子,提高道士与道教的地位。贞观十五年,太宗提出“今李 家据国,李老在前;释家治化,则释门居上”的方针可以看出统 治者对待宗教的政治功利态度。 三教中道教以其“国教”的特殊地位一直受到唐人尊崇。 道 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来源于远古时代巫术并吸收了神仙学 说,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为教主,始创于东汉张道陵,道教的 思想渊源是老庄的道家思想; 道家是先秦诸家学派之一, 以老子 和庄子为代表。自从道教以老子为教主,将其《道德经》作为道 教经典之后,道家与道教就难解难分了。 唐朝“以李氏出自(太上)老君,故崇道教”②。从关陇军 事集团中脱颖而 出的唐皇族李氏, 本来是出身于北周宇文氏府兵六镇的武川 镇的军阀, 有鲜卑人的血统, 这在魏晋以来崇重门阀的传统观念 中显然根基太浅且不正。 欲使隋末诸多地位相近的同辈臣服而登 上权力高峰, 并确保社稷长治久安, 李唐王朝把自己的宗族归属 到陇西李氏, 并进一步以老子为祖。 由东汉时创立的道教发展至 隋,影响和势力都已经相当广泛。其教主太上老君老子李耳,与 儒教的孔子、释教的释迦牟尼同被世人尊为圣人。以老子为祖, 既提高了天皇贵胄的身份, 又显示李唐王朝是唯我独尊、 顺应天 意。 终唐一代, 对道教都相当尊崇, 而玄宗朝的崇道之风尤为兴 盛。据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整理,唐玄宗在位期间的崇道 之举有:开元九年,迎请道士司马承桢入朝,“亲受法 ?”;十 年,诏两京及诸州置玄元皇帝庙一所,每年依道法斋醮;二十一 年,“制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每年贡举人量减《尚书》、 《论语》两条策,加《老子》策”;二十三年,玄宗御注《道德 经》并修疏义,颁示公卿士庶及释、道二门;二十五年,置玄学 博士,每岁依明经举,是即所谓“道举”;同年,令天下诸州于 玄元皇帝降诞日皆设斋祭祀。 朝廷不断追加老君尊号。 天宝二年 称“大圣祖玄元皇帝”, 八载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 十二载 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天宝元年置崇玄学, 置博士、助教各一人,学生一百人;后改为崇玄馆,置大学士, 由宰相兼领。玄宗更广求道士,在内道场经常举行斋醮,并亲自 合炼丹药。③除此之外唐玄宗还通过接见厚赏著名道士、大量 建造宫观、 保护道教经济利益等手段提高道教的社会地位。 在这 些措施影响下开元天宝年间全国掀起崇奉道教的高潮, 盛唐文士 自然也受到崇道风气的浸染。 二、盛唐士人的崇道意识多表现为对老庄思想的接受。 盛唐统治者对道教的尊崇导致士人有着鲜明的崇道意识, 但 崇道没有表现为痴迷的信仰狂热, 而是“表现出逸脱宗教信仰的 倾向,……许多文人对道教的兴趣更多地表现在对其学理的倾 服,进而去赞赏和实行道家所宣扬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 ④ 道教的学理多是从道家老庄思想而来, 因而盛唐士人的崇道意识 多表现为对老庄思想的接受。老庄思想正是魏晋玄学的思想基 础。儒学在魏晋时期虽日渐衰落,但仍是官学,受到统治者的正 面提倡。但统治者标榜的礼法名教已被他们篡权夺政杀戮异己的 丑恶行径践踏得体无完肤, “儒学失了统治人心的力量”, “代 之而起的是道家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齐物,杨子的 为我,列子的贵虚,陈仲子的遁世,最能迎合当代读书人的心 理。”⑤魏晋士人以道家思想阐释儒家经典, 又为道家经典注入 儒学思想,同时杂糅新兴的佛教思想形成新的思潮:魏晋玄学。 玄学以道融通儒释,其核心还是道家的老庄哲学, 改固守章句为 玄远思辨,弃繁文缛节为放达率意,变经世致用为逍遥自适,追 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反映在言行风范上,即为魏晋风度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