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
内容提要:传统观点认为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原因在于 “备不知兵”。本文认为,夷陵之败,并非“备不知兵”,而是 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为刘备兵力本不占优势, 加 之手下缺乏得力将才,后勤供应困难,以及水军力量薄弱。主观 原因则为,刘备未做好充分准备,贸然出兵;初期的军事胜利, 使其产生了骄傲轻敌情绪;对形势认识不足,缺乏战略考量,卒 为敌所乘。
文献标识码: E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 (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 之战 )之一,也是蜀国国运的转折点。对于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 原因,不论是权威的“中国战争史编写组”编写的《中国战争 史》、《中国历代军事战略》,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 《中国通史》 , 还是著名历史学家们编著的各种《三国史》,均把刘备战败的主 要原因归结为“备不知兵”, 台湾三军大学主编的 《中国历代战 争史》及《中国历代战争史话》也持这种观点,其主要论据均源 于《三国志 ?文帝纪》曹丕所说的“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连营 可以拒敌者乎 ! ‘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擒, 此兵忌也。” 对此观点,笔者颇有疑问。按刘备起兵于汉末征讨黄巾之时,之 后南征北战多年,为一世枭雄,成一方霸业,其军事才能必有其 过人之处。早期虽多有挫折,盖因其实力较弱,且无稳固根据地
之故。而其势成之时,以魏武之智略,与彼争于汉中,竟为其所 困,不得不作鸡肋之叹。 或谓刘备汉中之胜, 功在诸葛, 然考《三 国志 ?诸葛亮传》,刘备北征汉中之际,诸葛亮负责镇守成都, “足食足兵”,为刘备提供后勤供应,根本不在汉中前线。此足 以证刘备军事之能。再以具体战例为例,《三国志 ?先主传》载
“(刘表 )使拒夏侯悖、于禁等于博望。”“先主设伏兵,一旦自 烧屯伪遁,悖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亦足以证“备不知兵”之 误。且夷陵之战蜀军身处“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的山地, 正所谓“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若非“乘高守险”, 连营呼应,组成联防态势,则一处有失,全线堪虞,退路若断, 覆败立至。 故刘备步步为营, 因地制宜, 并无可指摘之处。 故此, 笔者认为刘备夷陵战败, 并非“备不知兵”, 而是有众多客观和 主观原因,以下一一阐述,以求教于方家。
笔者认为刘备战败的第一个原因是其兵力并不占优势。 《三 国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日:“癸亥,孙权上书,说 ‘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 效。”孙权上书曹丕本意是请魏国发兵助其一臂之力, 自当如 实相报或适当夸大刘备兵力, 可证刘备东征孙权兵力最多四万余 人。另据《三国志 - 后主传》裴松之注引王隐《蜀记》,司马昭 灭蜀时蜀国民众二十八万户, 总兵力十万。 按章武元年 (公元 221 年) 蜀中在籍人口不过九十万,与蜀汉末期相去不远,是时南中 尚未评定, 人力物力尚不能充分调动, 脱籍逃户之隐性人口亦不
可相较,故蜀汉军力至多与末季大致持平,即十万上下。时曹魏 于关中尚有大军盘踞, 屡有人寇之议, 刘备伐东吴时自当留马超、 魏延一定兵力防备曹魏从汉中南下, 再以诸葛亮坐镇成都, 以赵 云守江州担任接应,加之各地镇兵, ( 《三国志 ?马忠传》:“先 主东征,败绩獍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 仅巴西一郡便留兵五千人。 ) 其带领全国兵力近一半讨伐东吴应 为可信。 《三国演义》第 82 回说刘备率大军 75万讨伐东吴,显 系小说家的艺术夸张,不足为信。东吴方面,据《三国志 ?陆逊
传》所载“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 韩当、徐盛、鲜于丹、 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兵力当在五万以上。 以四万对五万,夷陵会战刘备在兵力上即处于不利地位。
刘备夷陵战败的第二个原因是其手下缺乏将才。 刘备发动夷 陵之战时,蜀汉五虎上将已去其三:关羽败亡,张飞遇害,黄忠 病逝。 ( 按:《三国志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载,黄忠卒于建 安二十五年即公元 220 年,死于张飞遇害之前, 根本不可能参加 222年的夷陵之战。《三国演义》第 83 回写他随刘备伐吴,斩 将破敌,不幸中暗箭而亡,显系虚构。 ) 所余马超、赵云,马超 镇守西羌,赵云因劝谏刘备伐吴,为备所不喜,让其督江州担任 接应,另一猛将魏延则专职镇守汉中,
均未参加夷陵之战。 从刘备此次出征带领的武将来看, 并无 知名宿将。 《三国志》 所述夷陵之战刘备部将吴班、 冯习、张南、 胡王沙摩柯等均无传, 其名不显; 只有镇北将军黄权, 史书有传, 曾向刘备献策进取汉中,夷陵之战前向刘备献言:“吴人悍战, 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备不从,遣权督江北军,以防魏师。但黄权乃文士出身,并非冲 锋陷阵的骁将,斩将破敌非其所长。 《三国演义》还说关羽之子 关兴、张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