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影视艺术中的审美欣赏.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影视艺术中的审美欣赏 艺术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生活, 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是艺术 家们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的汇聚, 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 的结合,并且它正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 落,而对艺术的欣赏早就成为人类日常生活活动的一部分。 在对 艺术进行欣赏的审美活动中,我们总会不断地进行追问和认知, 也不断地在审美欣赏中进行着创造。我们先单就审美欣赏本身来 说,它就是一种精神活动,并且专为人类所独有,它本就是审美 主体对审美活动中的审美对象的一种认识, 一种创造,更是一种 价值体现。而对于艺术的审美欣赏而言,我们知道,任何一门艺 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进行艺术创作的物质媒介都 是独特的,也因此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 我们 对艺术的欣赏实际上就是要通过这种物质媒介去挖掘艺术作品 中的美。综观那众多艺术类型,影视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影 响超过其他任何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 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影视艺术具有其他各种艺术的特征, 但是它的蒙太奇式的组接技 巧又极具艺术性,超越了其他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然而,大多 数的人并不是内行的电影电视作品的鉴赏家, 审美欣赏也不是审 美鉴赏般去讨论研究这种艺术类型中的具体理论表现, 那么我们 只能从电影电视艺术的规律中去了解关于它们的一般概念, 从而 更好地指导我们去欣赏每一部影视作品,以此方式使观赏者的审 美欣赏能力提高,从而促使欣赏主体自身的人格更加完整更加完 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 影视欣赏的心理机制 任何一种艺术欣赏活动都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活动, 这当中 自然也就包含了并非简单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 在镜像文 化愈发发展的今天,我们会问电影电视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 来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要解开这一谜团,首先要了解欣赏过程 中的若干因素,了解影视欣赏中的审美心理结构。 彭吉象先生在 《艺术学概论》中曾把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活动分为注意、感知、 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我们这里暂且来讨论注意 与想象这两个占有特别重要位置的要素。 (一)注意 关于“注意”这一因素,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感知、 联 想、想象、情感、理解这些因素的基础,如果没有“注意”的开 始,那么后面的因素也自然成了空话, 它是影视欣赏活动的最初 阶段和基本阶段。 “注意”并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关注一个人、 一件事,而 更应该从审美的层面上去理解, 它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或者说 是审美期待状态,是要把主体对象从实用中脱离出来, 转为审美 的。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曾提出“距离说”,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审美距离”,具体到观赏影视作品上来讲,就是首先要以直 接的感知方式去感触对象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等,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朱光潜先生在《文 艺心理学》中就举过一个例子:一位英国老太婆观赏 《哈姆雷特》 最后一幕时,就大声警告“王子”当心毒剑。这就是距离太近, 让局部的幻象将荧屏中的世界搬到现实生活中来; 而有的人在观 赏影片时距离又过远,导致无法产生审美快感。 可见,“注意”在影视欣赏中尤为重要, 保持适当的“距离 感”更能够有助于我们观赏影片,从而得到审美愉悦。 (二)想象 我们刚才谈到艺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活动, 那么 审美主体也就是欣赏主体绝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想 象去对影视艺术形象进一步再加工再创造。 由此可见,想象在这 欣赏活动中的重要性也是非同一般的。清代画家沈宗骞说过, “学画者必须临摹旧迹,犹学文之必揣摩传作,能于精神意象之 间,如我意之欲出,方为学之有获。”虽然沈先生讲的是画,但 其意味仍可通影视艺术。然而,要进入这创作主体之中,就必须 先得借助想象,并且将这想象与自己的生活、情感、知识修养等 结合,从而去领会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意蕴,可以说,没有 想象,也就没有对影视的真正层面上的欣赏。 前苏联著名导演罗姆的影片《十三人》中,描写主人公疲惫 不堪地在大沙漠中去寻找援军的镜头, 就不是硬生生地通过主人 公的脸部来表现,而是在镜头里展现了一组画面, 在荒无人烟的 沙漠中一排马蹄印, 随后变为人的脚印, 再之后人的脚印变得愈 来愈零乱, 路上丢弃的诸如背包、 水壶之类的随身必备物品愈来 愈多……这样的镜头展现完全可以使观众想象得到主人公这一 路上的艰辛, 这就比直接去捕捉主人公疲惫的面部表情来得更加 深刻,更容易抓住人的心弦。 另外,在文学作品、绘画作品中,我们常常见到表现残缺不 全的语言空白点和绘画空白点, 这些空白并非作者无意留下, 而 是有意为之,似乎就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具体体现,这 些空白之处具有浓郁的美学意味, 比如老诗人卞之琳的 《断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