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源流之考证.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肤源流之考证 皮肤覆盖于人体表面, 是人体的天然外衣。 健康的皮肤不 仅能完成复杂的生理功能, 还能直接体现人体美感, 使人荣光焕 发,富有健康活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 水平也逐步提高,审美观念深入人心,因此皮肤的保健与美容、 皮肤病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治病求源, 本文通过查阅我国 各代典籍, 对中国传统医学、 西医关于“皮肤”的源流进行了探 析,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讨论。 1皮肤溯源 1.1 肤源流 : 甲骨文、,是 ?的初文,其义有二:义一释为饭 器,从皿,读?(| 0);义二释为?之初文,从肉[1]。籀文?为、、、、, 有?、 ?两种写法。 《说文解字》:“ ?,皮也,从肉, ?声。[2] ” 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人曰 ?,兽曰皮。”即动物为皮,人 为?。《正字通》:“《说文》 ?,从肉, ?声。孙氏力居切,籀 文作?,义同音 ?,二文宜?存。?音?, ?音趺,皮?通作皮?,必不 可言,鸿 ?必不可称鸿 ?,各从其类, ?音义两无 ?互。” [3] 段玉 裁《 ?文解字注》:“今字皮 ?从?文作?, ?行而?废矣。” [4]? 与?分开,人则专用 ?(肤)字。《荀子 ?荣辱》:“鼻辨芬芳腥 臊,骨体 ?理辨寒暑疾养”。 [5] 《墨子 ?修身》:“畅之四肢, 接之肌?,华发隳颠……。[6] ”提到?、发名词。 目前发现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记载在帛书上,约公 元前 500年成书,可见到用“肤”字。 “□阑者方”第十五治方: “口□者,靡□□以口,以汁傅,产肤。”第十六治方:“般者, □ □令灰,以口,□如故肤。” [7]两方缺字太多,两处出现“肤” 字,从残存字中可理解为磨擦法治疗瘢,使皮肤生长,磨后用药 汁包敷,经治疗后瘢消退,皮肤像原来一样,恢复如正常。 1.2 皮源流:皮可见于金文、和石鼓文 ,表示用手剥皮, 系指动物之皮,有毛的为皮,去毛的为革,为后世皮肤病学皮字 的起源。《五十二病方 ?肠?》记述: “ ?,先上卵,引下其 皮 [7] ”是对?(腹股沟疝)施治的描述,“引下其皮”是待 疝体复原后, 将上移皮肤向下牵引。 说明不晚于《五十二病方》 , “皮”已作为人体的医学名词在使用。 “皮”字大规模使用见于 《黄帝内经》。 1.3?源流:?( zhd o,zhan)是古代皮肤专用名词之一。 《礼 记?内则》:“濯手以摩之,去其 ?。”郑玄注:“ ?,谓皮肉上 之魄莫也 [8] 。”(注:莫,即膜也) ?为皮肉上的薄膜,位于最 外层。聂会东 1897年的《皮肤证治》在英译中沿续为西医学名 词使用,记述解剖时称:“皮分为 ?及腠,腠又名真皮……”。 [9] 但据查 1897 年前中医古籍文献,并未见使用“ ?”字。 1.4 腠源流:腠是古代皮肤常用名词之一。《仪理 ?乡饮酒 礼》:“其牲,狗也……肺皆离,皆右体,进腠。” [8]郑玄注: “腠, 理也。” 《五十二病方 ?白处》:“白, 白者,白毋奏”, 是对白处 (白癜风) 临床特征的描述。 严健民考证: 奏,即腠理, 指皮肤的纹理 [7] 。腠为皮肤或肌肉的纹理,腠理为人体肌肤之 间及脏腑中的空隙纹理。 外连皮肤, 为卫气津液和汗液等渗泄的 通路,亦是气血津液流通灌注之处。《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 大论》:“清阳发腠理”王冰注:“腠理谓渗泄之门。” [10] 《金匮要略方论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腠者,是三焦通会 元贞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11] 司马迁在《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中记载扁鹊为齐桓侯诊病: “扁 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 深。” [12] 扁鹊看到齐桓侯内脏疾病在皮肤上的病理变化。 《皮 肤证治》:“腠又名真皮”,将真皮译作“腠”。 皮肤源流及其生理与病理 《黄帝内经》 是奠定中医学同时也是奠定中医皮肤病学理论 基础的典籍,书中有 65 篇涉及皮、腠、皮肤、玄府、毛发、眉、 毫毛、须、髭、爪甲等皮肤及附属器官生理病理的记述。记述皮 肤与脏腑的关系,《灵枢经 ?本脏》曰:“肺合大肠,大肠者, 皮其应。……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13]《黄 帝内经素问 ?六节藏象论》也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10] 司外揣内,脏腑的病变会在皮肤上 有所显现。《灵枢经 ?本脏》曰:“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 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 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 ” [13] 指出皮之厚薄与脏腑关系十分密切。 记述皮肤的生理功能,《灵枢经 ?岁露论》指出皮肤与气候 的关系:“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 [13] 即是皮肤有防御外邪和调节体温功能。大凡人身的精气得以外 达,主要是靠腠理,人体毫毛和孔窍均属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