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畅谈东北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俄罗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南平博士首先发言, 其报告题目为
《对俄经济合作面临跨文化风险》。他首先阐述了文化与跨文化 风险的相关概念,指出文化的差异存在于任何文化主体之间, 包
括同民族和不同民族。在投资、并购之后的跨文化企业中,拥有 不同文化背景的投资人、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由于语言、思维、民 族心理等各方面的差异不断产生各类摩擦和争议, 这些差异演变
出来的文化冲突,足以威胁跨文化企业投资目标的实现和并购的 最终成功。他认为,中俄经济合作面临的跨文化风险主要表现在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投资人、经理人员及其他各种企业从 业人员在语言、思维、民族心理、社会习惯、价值观、信念、风 俗、宗教、政治思想、世界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也表现在上述 各个方面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不确定性,使另一种文化主体在理 解、把握和应对上感到困难、费解。具体体现在:(一)东道国 文化与投资者母国文化的差异蕴藏的跨文化风险; (二)合作公
司(跨文化企业)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和投资者母国文化的差异造 成的双重风险;(三)不同语言存在的差异导致的跨文化风险;
(四)思维方式的不同蕴含潜在风险; (五)宗教信仰不同形成
跨文化风险。最后,就跨文化风险他提出了一些防范方法:收集 文化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识别文化差异,分清不同来路;实 施文化整合,配置文化要素;进行文化培训,提高文化敏感度; 设立共同目标,创建多元文化融合。
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杜颖发言题目为 《日本“文化立国” 战略及启示》。她首先阐述日本“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及发展, 日本重视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并重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 中,也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 2001年 12月日本实施 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提出“国家有必要对雅乐、能乐、 文乐、歌舞伎和其他传统艺能的继承及发展, 对传统艺能的公演 给予支持”等。 她说,日本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 注重培养孕育大众丰富感性的土壤, 将包括饮食、 服饰在内的日 本人的生活方式纳入“文化立国”战略中来。 日本十分重视对大 众感性的培育, “日本文化产业的源泉来自大众的感性, 大众的 丰富感性培育了日本文化产业”; 日本还十分注重向海外传播其 文化。这些对我省文化发展的启示是: 要加强我省文化培育体系 建设。从整体来看,我省文化发展一直比较落后,城乡居民人均 娱乐消费水平较低,对本土文化的培育可以用“远看有近看却 无”来形容;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我省 历史文化资源相对富集, 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 一些开发潜力还 有待于挖掘;扩大对外开放与人才交流。我省地处边陲,经济欠 发达,要“请进来、走出去”,做到引进高端人才和自我培训相 结合,不断增强人才覆盖率,以此提升我省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犹太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郭宇春博士发言的题目为 《哈尔滨 犹太历史文化资源在边疆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她指 出,犹太民族是一个不老的神话, 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对犹太民族 精神作了完美诠释, 支撑了犹太民族书写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与 传奇。哈尔滨曾是犹太人新的栖息地和精神家园, 哈尔滨犹太历 史文化资源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富矿”, 应整合历史文化的显态 资源,打造促进我省经济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平台; 挖掘历史文化 的隐态资源, 以增强促进我省经济文化大发展的内在动力。 哈尔 滨犹太历史文化是我省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哈尔滨 多元文化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包容性、开放性、丰富性 的具体体现。 犹太历史文化资源在建设边疆文化大省中将发挥重 要而积极的作用。
俄罗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梅发言的题目为 《中俄跨文化交 流研究》。她认为,跨文化交流是指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 异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在跨文化交流中, 大多数的误读并不来源 于表面上的文化差异, 而主要是由文化深层结构决定了人们对他 人或事件的反应方式。她就此做了比较:中国文化是原生型、内 向型,主张和平自守、理性平和、求稳而慎变;而俄罗斯文化乃 边际型、外张型,非理性、好极端、易狂热,好强而善变。 18、
19 世纪,受西欧国家影响,俄罗斯出现了中国热。中国的文化 像洪流一样流向俄罗斯,而流入中国的俄罗斯文化却十分有限。 到了 20 世纪,俄罗斯文化却像洪流一样涌向中国,而流向俄罗 斯的中国文化则变得如同一条溪流。 20 世纪 80 年代中苏关系走 出低谷, 两国的文化交流得以恢复并逐步发展。 文化差异给两国 关系发展带来诸多影响, 丰富了中俄合作的人文景观, 增强了相 互扩大交往和加深合作的兴趣, 但也影响到两国的人文交往和经 济合作,甚至不利于政治互信。总之,加强中俄跨文化交流要以 边境城市为依托、 以具体的文化艺术形式为媒介, 还要加强两国 之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