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诗文集成书及其书名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皎然诗文集成书及其书名考 一、皎然集的编纂经过 关于皎然集的编纂经过,于頔所作集序中有较为清晰的讲 述: 贞元壬申岁,余分刺吴兴之明年,集贤殿御书院有命征其文 集,余遂采而编之,得诗笔五百四十六首,分为十卷,纳于延阁 书府。上入以余尝著诗述论前代之诗, 遂托余以集序,辞不获已, 略志其变。 由此序文可以了解到: 第一,皎然集的编纂时间是贞元壬申岁,即贞元八年。据贾 晋华《皎然年谱》考证,皎然生于开元八年,卒于贞元九年至十 四年之间。至贞元八年他已年逾七旬, 其生平的主体创作基本完 成。 第二,此项编纂任务乃于頔受命承担。 于頔自贞元七年至十 年任湖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期间与皎然有过诗交。于崾到任之 初即作五言诗《郡斋卧疾赠昼上人》寄赠皎然,诗中称皎然为“我 禅伯”和“方外友”,礼赞其“光明性不染”。皎然随即作《五 言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一首》 酬和,并以“若非禅中侣, 君为雷次宗”、“若作诗中友,君为谢康乐”等语称扬对方。此 二诗一并收录于本集卷一之首。 第三,采编该文集时,皎然是知情的,并且是他亲自嘱托于 頔为集作序。故而。于顿序记言:“上人 托余以集序,辞不 获已”。 第四,于螟辑得皎然所作“诗笔”五百四十六首, 分编为十 卷。唐人一般用“诗笔”一词来表达诗和文的区别,如赵磷《因 话录》卷三云:“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 又如殷瑶《河岳英灵集》卷上云:“历代词人,诗笔双美者鲜矣。” 在白居易自编《白氏长庆集》之集后序中,自居易亦自述收录“诗 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 可知,十卷皎然集中收录有诗亦有 文。 第五,皎然集乃奉集贤殿御书院敕牒之命征集, 成书之后纳 藏于延阁书府。传世的《昼上人集》卷首还载有当时的敕牒,牒 文表明,皎然集是因库内阙,而被指名敕命浙西观察使“速写 送”御书院。何谓“敕牒”?《唐六典》卷九“中书省”条载: “凡王言之制有七。……七曰敕牒,随事承旨,不易旧典则用 之。”南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云:“承旨而行者曰敕牒。” 可见,敕牒的使用场合是“承旨”,即上承皇帝旨意而行用。因 此,通俗来讲,皎然集乃受钦点编就而成。 在皇命敕牒敦促下,刺史于頔在下诏当年便迅速完成了皎然 集的编采工作,并纳藏延阁书府。《新唐书》、《宋高僧传》、 《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等史志对此事皆有记载。 关于皎然集成书过程,南宋释本觉《释氏通鉴》卷九有另一 番记述: 释皎然……耻以文章名世。尝叹曰:“使有宣尼之博识,胥 臣之多闻。终曰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扰真性。岂若松岩云月, 禅坐相偶,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吾将入杼山矣。”于是, 裒所著诗文火之。后中丞李洪刺湖州,枉驾访昼,请及诗文。曰: “贫道役笔砚二十余年,一无所得。冥搜物累,徒起我人,今弃 之久矣。”洪搜之民间,仅得十卷。昼没,相国于頔序之进于朝, 德宗诏藏秘阁。与前述于頔序文之记载相较, 《释氏通鉴》的记 述在皎然集的编纂者、成书时间及成书过程等方面均有较大出 入。依《释氏通鉴》之说,皎然曾“耻以文章名世”,已将所著 诗文烧毁而全心礼佛,后由湖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李洪从民间搜访 得十卷。皎然过世之后,由时任宰相的于頔将其进奉给朝廷,德 宗遂下诏入藏秘阁。《吴兴掌故集》、《浙江通志》、《乌程县 志》等史志中亦有相似记载。 笔者认为于頔序文的记载更为可信。理由如下:其一,于頔 与皎然为同时代人。且有过诗交关系,而释本觉相距皎然有近四 百年,前者之言理应较后者更贴近事实。其二,于崾与释本觉均 谈到皎然集的成书是与德宗诏令有关, 且本集卷首亦录有御书院 于贞元八年正月十曰所下牒文。那么,在朝廷敕牒之下,于頔不 可能冒着犯欺君之罪的危险在序文中妄作虚言。 其三,佛家史籍 为突显释氏的荣耀,作些夸张性甚至乖离事实的记述也是常有之 事。《释氏通鉴》对皎然集成书过程添补皎然烧毁诗文、李洪民 间搜访等这些颇具曲折故事性的记述,不仅可突出皎然的诗才, 更可彰显身为名僧的皎然其礼佛心之诚。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释氏通鉴》中所述皎然为静心修道 而废弃笔砚及李洪搜访诗文之事,并非完全凭空捏造。皎然本人 曾在《诗式》卷一记载: 贞元初,予与二三子居东溪草堂,每相谓曰:世事喧喧,非 禅者之意。假使有宣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 义,适足以扰我真性。……吾将深入杼峰,与松云为侣。所著《诗 式》及诸文笔,并寝而不纪。因顾笔砚笑而曰:“我疲尔役,尔 困我愚。数十年间,了无所得。况尔是外物,何累于我哉?……” 遂命弟子黜焉。至五年夏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负谴, 遇恩再移为湖州长史。……他曰言及《诗式》,具陈以宿昔之志。 公曰:“不然。”固命门人检出草本,一览而叹曰:“……奈何 学小乘褊见,以夙志为辞邪? ”再三顾予,敢不唯命!遂举邑中 辞人吴季德,梁常侍均之后,其文有家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