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测量世界18世纪末,两位年轻的德国人开始测量世界。一位是亚历山大·封·洪堡,同原始森林和搏斗。乘船考察奥里诺科河,亲口尝箭毒,数土著人的头虱,钻洞窟,登火山,邂逅海怪和食人族。另一位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卡尔·费里德利希·高斯,他没有女人就无法生活,却在新婚之夜跳下床记录公式——他也在故乡哥廷根证明空间是弯曲的。1828年,他俩相遇在柏林,他们都已是老人,出名了,有点古怪了。丹尼尔·克尔曼以意味深长的幽默描写了两个天才的生活,他们的向往和弱点,他们在可笑和伟大,失败和成功之间的尴尬处境。《测量世界》是一种用事实和虚构精心设计的游戏,是一部具有罕见想象力和精彩人生哲学的冒险小说。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二、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二节一、短暂的历史1、教育心理学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成为独立学科。二、发展阶段1、初创时期(1903-20世纪50年代)2、过渡时期(20世纪30-50年代)3、发展时期(20世纪50-80年代)1)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教育目标分类》2)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教育过程》3)加涅——信奉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为最有效的学习,《学习的条件》4)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5)安德森——坚持行为主义观点,《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三、现状和趋势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的过程,重视较复杂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与个别指导问题。4、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第三节一、教育心理学的常用方法1、观察法: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 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2、调查法: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3、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有目的地整理分析教学经验,从中提炼 所包含的心理学规律。4、自然实验法:是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 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是最常用和最适用的方法5、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研究。6、临床个案法:是对学与教的个案作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 的研究法。第二章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人是教育的着眼点,也是心理学的主题。 心理学必然成为教育研究的基础,教育心理学专业人员应教育研究人员的核心。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1、从心理学讲,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要塑造或改变学生个体的经验组 织或认知结构。2、学校教育实质:就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巩固、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 形成自己具有独立地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行为能力的过程。三、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的影响1、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基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 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过程。2、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四、教学与课1、教学:指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2、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 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五、弊端及改革1、学校教育与学生心理、社会现实脱节。2、不利于学生修改健康正常发展。3、现有体制使一些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内在热情和动机。4、学校气氛沉闷,学生心理压抑第二节一、学生与群体心理特征1、学生群体的分类1)正式的学生群体:是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 种学生群体组织。 最为重要的学生集体是班集体。有团结、散聚、离散的班集体。2)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是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 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影响因素:空间因素、类似性因素、需要的互补性、仪表类型: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特点:1、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2、了解非正式群体的方法——社会测量法(美,莫雷若)3、看待和处理学生非正式群体正确的态度:承认它、了解它、研究它、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引导发挥其 积极作用,限制和消除其消极作用,避免出现破坏性的不良 后果。二、教师心理1、教师角色: 教员(是教师的中心角色)、学生模仿的榜样、课堂管理者、办事员、团队活动领导者、公共 关系人员、学者与学习者、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父母、权威人物2、教师对学生期待的作用 (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将自己的期望传达给学生,这种期望对学生产 生激励效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