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台的名人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台的名人故事 诗经 台,位于饶阳县师钦村村南 0.5 公里处。清乾隆 14 年( 1749)单作哲纂修《饶阳县志》记载:“毛苌宅在饶阳师钦村,村南有台,名诗经台,相传是当年毛苌讲经之台”,并载:“墓在饶阳南诗钦村”。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毛苌 在饶阳师钦村生活了近四十多年, 曾广招弟子,在这座台上传授、 注解《诗经》。 从此,这座诗经台成为神州文化的传播源头之一。 我们所以能够捧读《诗经》,延续和承接古老的神州文化,与毛苌先师的一生传播是分不开的,他的历史地位和功勋,受到历朝历代所推崇。可以说,没有毛苌的诗经台传诗,就不会有现在的《诗经》。毛苌对后世的影响,与这座诗经台紧密相连。河北省影响中国的一百件事的评选揭晓:“承前启后的《诗经》流传:毛公传诗”名列其中。 毛苌何方人士?史书关于毛苌最早的记载, 最早可追查到东汉时期班固纂修《汉书儒林传》记载:“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博士”。只记毛公,没有记其名字和家乡。到三国陆玑的《草木鸟兽虫鱼疏》,乃说有大小毛公,大毛公为鲁人毛亨。小毛公为赵人毛苌。据世代传说,毛亨和毛苌位叔侄关系。北宋乐 史纂修《太平寰宇记》 记载:“苌,饶阳人也,今有住宅”。晚清吴汝纶纂修 《深州风土记》记载:“毛苌宅在饶阳师钦村”。以上史料,均是对毛苌的记载。毋 庸置疑,毛苌饶阳人。虽然也有些地方和史料证明是他乡人士, 我不妨这样看待,也不是错,因为毛苌传诗,也曾到过很多地方,留下了很多历史故事 和传说,经过了很多艰辛的生活。 公元前 212 年,秦始皇听取李斯谗言,焚书坑儒,把天下的《诗》、《书》等诸子百家的著述一律烧毁,坑埋儒生。毛亨是秦朝的大儒,他,当年与李斯、韩非同是荀卿的得意门生。李斯嫉贤妒能,把以传《诗》为己任的毛亨视为眼中钉。李斯到处追杀毛亨,于是毛亨告别鲁国,带着刚刚九岁的毛苌颠沛流离,隐姓埋名,毛亨根据记忆传授毛苌《诗》。毛苌天资聪慧,过目不忘,当毛苌懂事后,紧接着向毛苌传授《诗故训传》。毛亨和毛苌避难山间林莽,行走大半个中原。最后毛亨年老多病,客死他乡。临终嘱托毛苌,要把《诗》传回鲁国,绝不能在自己手中中断几经几百年流传的文化之源。 秦末,刘邦在沛县起义。随后攻占鲁国、赵国故地,毛苌为避战乱,又开始了长途跋涉。他先来到邯郸鸡泽县投靠叔父的亲友, 由于战争频发,也不能久居。于是北折古中山国,此国也岌岌可危,不能久留。最后远离尘嚣,去了五台山, 寻找毛亨的出家朋友避难战火。 五台山,是难得的清修之地。 毛苌虽然一度远离了战乱的苦痛。然而叔父的嘱托一刻也不能忘。他绝不能让儒家的经典《诗》就这样隐藏在心里。 通过佛门的修炼, 他顿悟传《诗》书道:《诗》不仅属于鲁国,属于燕赵大地,还属于整个神州十方世界。于是,他叩拜文殊,立下誓言。重走燕赵之地,完成上天赋予的使命。 毛苌乘船沿滹沱河东行,途径饶邑(饶阳古城),见这里芳草萋萋,水路亨通,遍地桑林,民风淳朴。饶邑曾先后分属齐、 晋、赵、鲁,这里文化底蕴丰厚,人们知书达理, 是难得的修身之地。 于是,他选择在饶阳城东不到六公里的一个荷花坑的村庄住下。 他教会当地农民, 按着季节时令种瓜点豆农业知识, 还教会人们酿酒技术。人们对这位年亲人刮目相看。但是,毛苌心中最主要的目的,是 向当地百姓传授《诗》。这样,十里八乡很多崇尚儒学之风的人们,慕名而来,经常聚集在荷花坑村庄,听毛苌传诗。 公元前 191 年,即汉惠帝四年,撤消了《焚书律》。当地村民非常欣喜,于是在荷花坑的村南不远处, 修建了一座高台。 一是避免水患, 二是也为毛苌修建了一座《诗经》传播的高雅殿堂。毛苌就住在高台上。从此,随着毛苌传诗的影响越来越远, 人们把这座高台称为“诗经台”, 荷花坑村, 慢慢也由诗经台出了名,也改了称谓叫做“诗经村”。 诗经台的出现, 成为了方圆几百里文人贤士向往的地方。毛苌也广招弟子, 公开传授儒家经典 《诗》,也就是后来人称为的 《诗经》。 公元前 155 年,汉景帝封刘德为“河间献王”。 据《饶阳县地理沿革》 记载,战国时,饶阳属赵,河间属燕,故毛苌为赵人。在西汉初的百余年时间,有先后 属赵国、河间国、河间郡。这样回应篇首,这就是为什么史书记载,毛苌是赵人的原因。当时的河间国的国都在乐城(今献县),距饶阳县诗经台不足一百里。自然,刘德这位修学好古的的开明君王,招揽学士,尽求善书,曾经礼聘再三,终于把毛苌接到了河间讲学,并封为“河间献王博士”。 汉武帝时,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 儒学大师毛苌更 加受到尊重。为了纪念毛苌在诗经村传授“诗经”, 诗经村把村名的“诗”字改 为“师”,以表达世代要以毛苌为师, 把“经”字改为“钦”, 以表达对毛苌先 祖的钦佩敬仰。这样,古荷花坑,又由诗经村变成了师钦村。直到现在,民间还 把它习惯称为“诗经村”。 现在

文档评论(0)

135****99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