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盗窃罪与侵占罪行为界限的理论纠偏
Correcting the Theory about the Limit of the Crime of Theft and the Crime of Embezzlement on Behavior
ZHOU Ji-feng
(Law Schoo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46,China )
:The crime of theft and the crime of embezzlement belong to property crime , but they have limits on behavior ' s aspect.Stealing is not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crime of theft , and stealing should not be of penal violence but the destruction of original possession through peaceful means.While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invading behavior is the change from holding to possession , and illegal
occupied by oneself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vading behavior.Refusing to return , or refusing to hand over ,
is the further clarification of illegality occupied by oneself.And it has no independent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position.Therefore , the behavior division of the two crimes is different in infringing possession.
关于盗窃罪与侵占罪在行为上的区别, 学界的观点纷繁, 让 人眼花缭乱。有观点认为,两罪的最大区别在于客观方面,盗窃 罪的客观方面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 秘密窃取也就是行为人采取 自认为相对于财物控制者秘密的手段, 暗中将财物从物主的控制 下转移到行为人的控制下。 而侵占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代为保 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也就是说, 在侵占罪的行为人拒不退还他人财物或拒不交出他人遗忘物、 埋 藏物之前,行为人已经公开地合法地占有上述财物。 [1] 也有学 者不从是否具有秘密性的角度对二者作区分, 指出二者的区别在 客观行为方面表现为:( 1)对他人之物持有原因不同,侵占罪 非以夺取罪之手段取得他人之物的持有, 而盗窃罪是以窃取之犯 罪手段取得他人之物的持有。( 2)侵占罪不以非法据为己有的 行为(例如擅自使用、处分等行使所有权的行为)为终结,还必 须具有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行为; 盗窃罪以非法据为己有的行 为为终结,不以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为必要。( 3)侵占行为只 能表现为不作为,盗窃行为只能以作为的方式实施。 [2] 有学者 言到,在大陆法系国家,侵占罪与盗窃罪同属侵犯财产罪,其犯 罪客体或罪过形式均相同, 前者属“非夺取罪”或“不移转占有 罪”,后者是“夺取罪”或“移转占有罪”。 [3]313 一、盗窃罪的行为
(一)行为秘密性之否定 传统刑法理论将盗窃罪界定为,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 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4] 盗窃罪的本质特征是对他人财物的“秘密窃取”。 秘密窃取, 是
指实施盗窃行为的行为人, 采取隐秘的、 自认为不为财物所有人 或保管人所知的方法将财物取走。 换言之, 取财的“秘密性”是 盗窃罪区别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本质特征之一。有学者认为, 必须在立法上和理论上强调“行为具有秘密性”是盗窃行为的 本质特征,同时指出盗窃与抢夺的本质区别即在于盗窃手段具有 “行为秘密性”的本质特征。 [5] 笔者对“行为秘密性”是区分 盗窃与抢夺的关键, 有所怀疑。 同时规定了盗窃罪与抢夺罪①的 台湾“刑法”文本中并没有要求窃取行为的秘密性, 难道说在台 湾地区刑法中这两罪名无法区分?有台湾学者认为, 窃取者, 排
除他人持有,建立自己持有。持有,可能松懈,亦可能紧密。抢 夺必须针对紧密的持有。 [6]290-301 这应该是盗窃罪与抢夺罪 的区分关键,秘密性作为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必要并不存在。 但是“秘密性”是否为盗窃罪的行为特征还应从其他方面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doc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docx VIP
- GB50173-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VIP
- 1.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大单元教学设计)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 2024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山洋伺服电机rs2快速入门手册.pdf VIP
- 生活中的方向第1课时教室里的方向(课件)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pptx VIP
- 宫殿记忆法:提升术.pptx VIP
- 【小学英语】3-6年级整个英语语法体系11页.pdf VIP
- 2025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三色笔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