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苓研究进展 黄 苓为唇 形科多 年生草 本植物 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的干燥根,系极常用中药,别 名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 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的功效,可用来泡茶喝,有清 凉败火、消炎去暑的功效。通过查阅国内大量文献,可以看 到近年来研究者在黄苓的成分、药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其中较大比例的研究是针对黄苓中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 物,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现将近年来黄苓的研究进展 综述如下。1植物资源、本草考证 黄苓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并列为上品,在我国 各地都有分布,适应性很强,不怕严寒和干旱,荒山荒坡、 树林、野地都能生长。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 河南及陕西等地,多为野生,尤以河北北部野生者为道地药 材,其根条坚实,空心少,色黄,品质佳,颜色愈黄,品质愈佳, 素有“热河黄苓”之称。商品黄苓主要为我国北部主产的唇 形科植物黄苓的根。西南地区产的主要为滇黄苓,河北、山 西、内蒙古一带尚有粘毛黄苓。此外,黄苓属中尚有几种植 物的根在有些地区也作黄苓使用,但《中国药典》只以唇形 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苓的干燥根为正品。《中药大辞典》载: “黄苓一品可分两用。”《本草纲目》称:“宿苓乃旧根,多中 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苓。子苓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 条苓。”《药品化义》曰:“枯苓体轻主浮,专泻肺胃上焦之火, 主治胸中逆气,目赤齿痛,吐耀失血,以其大能凉膈也。” 2化学成分及提取工艺研究 化学成分近年来黄苓的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在黄酮、昔、 菇、微量元素、酶、笛醇、有机酸几大类化合物方面。 黄酮及其昔黄苓同属植物300多种,黄酮及其昔存在于 许多种中,并作为黄苓的有效成分,研究者针对其中的黄苓 昔、黄苓素、汉黄苓昔等几个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建立了不 少生药或制剂的鉴别和定量分析方法。目前从黄苓中分离的 黄酮昔元及昔约4 0种,主要有黄苓昔、汉黄苓式、汉黄苓 素、黄苓素、黄苓新素-1、黄苓新素-11、白杨黄素、千层 纸黄素-A等。另外,张永煜等[1]从内蒙古赤峰地区产黄苓 中分离得到的-5, 7, 2,, 6 -四餐基双氢黄酮和-3, 5, 7, 2 ,6-五務基双氢黄酮系国内首次从正品黄苓中分离得到 的黄酮化合物。吉立[2]从黄苓根中分离得到4个新的昔, 化合物1结构是5 ,2,6 -三務基-7,8-二甲氧基黄酮-2 -0- B-D毗喃葡糖武;化合物2结构是3,5,7,2 ,6-五轻基 黄酮-2 -0- 3 -D毗喃葡糖武;化合物3结构是-5,7-二轻基 -6-甲氧基黄烷酮-7-0- 3 -D-毗喃葡糖式;化合物4结构为节 基-0- 3 -D咲喃芹菜糖基-B-D-毗喃葡糖式。董建萍等[3] 从川黄苓的瞇提取和甲醇提取部分经聚酰胺柱层析分得7个 单位,其中粘毛黄苓素-IIL粘毛黄苓素-I为首次从该植物 中分得。 菇多种黄苓中发现新的二菇昔类成分,如从尼泊尔产的 匍匐黄苓的叶中已经分离得到16种新的二菇昔类clerodan editerpenoid s,从黄苓中分离到3种新的倍半木脂素昔类。 这些菇类成分对鳞翅目昆虫有拒食活性,scutecypr olB的有 效浓度为100 mg/L[4]o此外,从伏毛黄苓中分离出1种新 的三菇3[epi [mi [c romericacid以及黄苓素、汉黄苓素、千 层纸素A和白杨黄素等22种已知化合物。这些研究表明,中 药黄苓的有效成分显然不止黄酮类成分,至少菇类成分已有 线索可寻。 微量元素黄苓中也有丰富的微量元素[5]。黄苓中铁、 铜、锌、猛的含量均很高,它们是多种酶的活化中心,铁与蛋 白质形成的转铁蛋白、乳铁蛋白直接组成体内的抗菌物质。 铜蛋白、Cu2+、Zn2+、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浆铜蓝蛋白在体 内代谢极速。锌与多种酶、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 参与蛋白质合成,遗传信息传递,促进机体生长发育,提高机 体免疫力。这些离子与活性成分共同或协同作用抗菌消炎而 散瘀消肿定痛。镉、铅被认为是对健康有害的元素,黄苓中 铅和镉的含量都很低,这可能与黄苓低毒有关。 其他黄苓中尚含有B-谷笛醇、苯甲酸、黄苓细淀粉, 根中还含有黄苓酶,能促进黄苓式和汉黄苓武水解,生成黄 苓黄素和汉黄苓黄素。黄苓黄素分子中带有3个邻位酚餐基, 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转为醍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保 存不当的黄苓能够变成绿色的原因。 提取工艺研究中药的传统提取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 渗漉法、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馆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步,在多学科互相渗透并在对浸提原理及过程深入研究的基 础上产生的浸提新方法、新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 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酶提取法、荷电提取法、半仿生提 取法、破碎提取法、加压逆流提取法等也用在了其中。 煎煮法煎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