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docx

10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 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1.2.危险源 1.3.事故类型 1.3.1.硫化氢中毒。窒息性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出现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气管周围炎,意识障碍等;重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呈植物状态,出现肺水肿、心机损害、心脏衰竭;眼部刺激引起结膜炎和角膜损害;高浓度(1000mg/m3 以上)吸入可发生猝死。 1.3.2.氨水中毒。具有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常见的职业中毒主要是由于氨的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氨的外溢和泄露引起的。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可伴有眼和皮肤灼伤。仅有一次过敏性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咳嗽、咽痛、胸闷、及眼和结膜充血等,肺部无明显阳性特征。)急性轻度中毒:表现为急性气管炎或支气管炎。急性中毒中毒:表现为化学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出现咽部烧灼感、声音嘶哑、剧烈咳嗽、咳痰,有时痰中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乏力等。 1.3.3.一氧化碳气体中毒。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损坏神经系统;轻度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出现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可致头痛、头昏、耳鸣、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及心电图改变。 1.3.4.氢氧化钠中毒。氢氧化钠为强碱性物质,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氢氧化钠使体脂肪皂化,使组织胶凝化变为可溶性化合物,破 坏细胞膜结构。皮肤接触高浓度氢氧化钠,特别是湿皮肤,能引起比酸更深而广泛的灼伤。经常接触的工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皮肤病。贱入眼会破坏角膜、结膜、甚至虹膜,造成灼伤,若不及时彻底处理, 往往会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1.3.5.盐酸中毒。氯化氢与空气中水蒸气作用生成盐酸雾(盐酸蒸气),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并发生化学性炎症使粘膜充血,严重者可致肺水肿。长期接触高浓度盐酸蒸气和雾,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厌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齿龈出血及牙齿酸蚀症等症状。吸入 7.5~15mg/m3感到不舒服,50~75mg/m3时难以忍受。经常接触稀盐酸液可致皮肤粗糙、增厚。浓盐酸灼伤可引起红斑、水泡、溃疡。 1.3.6.二氧化碳中毒。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高浓度时则引起抑制作用,更高浓度时还有麻醉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 1.3.7.噪声。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会引起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听力损失在 25dB 为耳聋标准,26-40dB 为轻度耳聋,41-55dB 为中度耳聋,56-70dB 为重度耳聋,71dB 以上为极度耳聋。 1.3.8.粉尘(煤尘)。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皮炎、眼结膜损害等。 1.4.危害程度及围 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如果原因分析不准确,组织人员盲 目施救,或者周边人员撤离不及时会导致营救人员或无故群众的二次伤害,同时会发生气体燃烧爆炸、污染环境等次生灾害。 2.组织及职责 2.1.领导及职责 组织和职责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中第 3 条“应急组织和职责”。 2.2.工作小组及职责 组织和职责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中第 3 条“应急组织和职责”。 3.处置程序 3.1.应急预警 3.1.1.预警条件 3.1.1.1.空气中有刺激性或异常气味,眼睛、喉咙感觉不适,呼吸困难等。 3.1.1.2.有毒物质发生泄漏,现场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 3.1.1.3.发现作业现场有人晕倒。 3.1.1.4.进入有限空间未进行有效隔离、置换、通风、检测分析, 未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3.1.1.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联系无反应等。 3.1.2.预警方式、方法 3.1.3.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首先排除事故隐患,利用、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作业班组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各组成员携带各自的抢险工具, 赶赴出事现场。 3.2.信息报告 3.2.1.作业班组长和生产值班调度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 势,迅速做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门各级负责人汇报,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并对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3.2.2.公司应急救援联络和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联系详见《公司一览表》。公司 24 小时应急值班室

文档评论(0)

不忘初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