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与“视阈”之辨.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视域”与“视阈”之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利 可共而不可独” (曾国藩)。知识共享,欢迎转发。当下 可共而不可独” (曾国藩)。知识共享,欢迎转发。 当下 很多论文题目都采用从“XX ‘视域’ / ‘视阈’下……”的 格式,多半是从某一理论视域(视阈)下来分析现实问题。 如靳涌韬《教育学视域下我国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研究》 张扬《网络舆论监督视阈下的廉政建设研究》词在表 张扬《网络舆论监督视阈下的廉政建设研究》 词在表 示“视野”语义上使用无别,实际上有同有异。本文就“视 域”、“视阈”二词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分析其语义异同,以 便对其规范使用提出建议。 、“域”和“阈”的文字源流考察 分析“视域”和“视阈”二词,重点放在“域”和“阈” 两字上。两字声符相同,■,或又从土,阈,从门或声,都 读作yu,只是形符不同,“域”从土, “阈”从门。 一)“或”、“国”、“域” 《说文?戈部》:“■,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 地也。■,或又从土。”段玉裁注:“既从口从一矣,又从土, 是后起之俗字。 ”可见“域”是“或”的后起字。“或” ( 是后起之俗字。 ”可见“域”是“或”的后起字。 “或” (yU) l==f l==f 本是个会意字,“或”的甲骨文写法是■:左边是“戈” 间的“囗”表示城墙,并有武器守卫。 “或”字的本义是“区 域”,吴大徵《说文古籀补》 :“或,古国字,以戈守囗,象 或”城有外垣”,后来由区域引申为 “邦国” 的“国”。后世 或” 假借为无定代词, 邦国义分化出在 “或”之外再套上个 “囗 的形声字“國”国)。“國”(国),《说文》:“国,邦也。从口,从或。”高鸿缙在《中国字例》说: “国之初字,从囗, 的形声字“國” 国)。“國”(国),《说文》:“国,邦也。从 口,从或。” 高鸿缙在《中国字例》说: “国之初字,从囗, 为地区之通象,合之为有疆界之地区之意为通象,故为象 形意而属指事符 ;益之以戈声, 故为指示符加声之形声字。 时借用为或然之或,乃加口(即围字)为意符作国……徐灏 曰:‘邦谓之国, 封疆之界谓之域, 古但以域字为之 是也”。 从中看出“国”的本义是“区域” ,更早以前写作“或”字。 或”是古字, “国”、“域”都是“或”的后起字。现示例 如: 1)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地域广轮之数。 1)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地域广轮之数。 《周 礼?地官?大司徒》) 2)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诗?商颂?玄鸟》)3 2)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诗?商颂?玄鸟》) 3)葛生蒙棘, 敛蔓于域。郑玄笺: “域,茔域也”。《诗?唐 风?葛生》) 4)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 4)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 (《庄子?德充符》) (5)人域是域,士君子也。(《史记?礼书》) 第一例可看出域的本义是“区域” ,后引申为邦国、葬 地、界限、居处义。再后来引申为近代一个抽象数学概念, 如“值域”, 数学名词,函数经典定义中,因变量改变而改 变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二)“阈” 说文》:“阈,门榍也。从门,或声。 《论语》曰:‘行 不履阈’。■,古文从阈从洫。”可知,“阈”的本义是门槛。 《尔雅?释宫》:“柣谓之阈。”邢昺疏:“柣者,孙炎云: 门限也。经传诸注皆以阈为门限,谓门下横木为内外之 限也。”如:(6)不践阈。(《礼记?曲礼》) 随后过了这个门槛, 到了门外, 自然就可以看到整个 楣”了,如( 7)仰瞻城阈,俯惟阙庭。 诏》) 后来由门限就引申出后来的“界限”之意。 (8)宜其咽 喉九州,阃阈中夏。(唐?贾至《虎牢关铭序》) 所以“阈”字最初是指门槛,因为门槛之意分出门内门 外,故而有门限之意。后来慢慢引申出界限的意思。 ” [1] ” [1] 音的细微差别(或同音) ,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几个概念。 他在《同源字典》中指出“阈”、“限”(亦作□)、“梱”(亦 作“阃”)是一组同源字。 说文》:“限, 阻也,曰门榍。 从阜, 艮声。”又:“榍,限也。”《广韵-产韵》:“□ 说文》:“限, 阻也, 曰门榍。 从阜, 艮声。”又:“榍, 限也。”《广韵-产韵》:“□,门阈,本只作限 ”。《说文》:“梱, 门橛也。从木,困声。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横界于 门下者为阈,亦为切,直竖于门中者为梱,亦为阃凡横者直者皆所以为限。 ”《一切经音义》卷引《三苍》 :“梱, 门下者为阈,亦为切,直竖于门中者为梱,亦为阃 凡横 者直者皆所以为限。 ”《一切经音义》卷 引《三苍》 :“梱, 门限也。”索隐:‘梱,门限也。’字亦作’阃’。”《一切经 音义》卷二引《三苍》:“阃,门限也。”“阈”属职部,“限 音义》卷二引《三苍》:“阃,门限也 。”“阈”属职部,“限 和“梱”属谆部,都有门

文档评论(0)

大宝&小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