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小组合作    创新    激励    量化考核       内容摘要: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是指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特点,让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学习、活动和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勿庸置疑,教育创新也包含着班级管理的创新。现代教育越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学校教育中强调如何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而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因此,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本人在借鉴其他班级管理模式基础上就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一、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学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学生是班级管理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化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二、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操作方法   第一、竞选聘任,构建小组。一个班60人,分成4个大组,15个小组。面向全班物色,通过自愿申请,竞选投票产生4位1号大组长,再由每位1号大组长招聘2号大组长,一共产生8位大组长。大组长都是素质高,能力强,有责任心,群众信任而又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每个大组的两个组长商量,各招聘4个1号小组长,再由每个1号小组长招聘2号小组长,这样产生了30个小组长。每个小组的两个小组长商量,再招聘两个组员,组成前后方4人小组。在组员的选择上要做到男女搭配、素质均衡、行为习惯相对平均。实际上,只要让组长们轮流“招兵”,就能照顾各组的平衡。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在选择的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平时表现起着微妙的作用,这对组员是一次促动,想当一个受欢迎的组员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最后,各小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视力、高矮、成绩和习惯,本着互相帮助利于合作的原则安排座位。这样,以大小组长为指导,每组四位组员组合的一个新的集体就产生了。     第二、动态管理,量化考核。每个小组,1号组长负责操行考核,主管语文,2号组长主管数学,其他科目与事务共同分担。当组内意见无法统一时,少数服从多数,1号组长具有决策权。为了减轻组长压力,增强组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实行动态管理,让每一位组员都得到锻炼。一周以后,两位组长互换职务;再过一周,两位组员分别成为1号组长与2号组长,原来的两位组长成为组员,接受管理,但要负责指导;第四周,新的两位组长互换职务。这样,一个月循环一次。小组的管理,实行量化考核。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班规》是小组长的管理依据。学年初,由班主任提议,并草拟《班规》(即《操行评分细则》)。然后交全班学生讨论,试行一周再改,全班投票通过后正式生效。当然在班规执行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征求意见,集体讨论通过即可进行修改。这《班规》,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结合学校和班级具体情况集体商量制定,涉及到清洁、学习、纪律、安全、礼仪等方面,对学生的活动情况与操行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它是具体可行而又自觉自愿遵守的一种约定,是每一位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在需要。这样,老师便巧妙地把“要学生怎样做”变成了“学生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