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诗文窥探其求仕思想-2019年文档.docx

从李白诗文窥探其求仕思想-2019年文档.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李白诗文窥探其求仕思想 李白是唐代文学史上, 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 巨星,在艺术上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 他一生创作了 大量的诗歌作品, 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 后人辑为《李太白集》。 他钟好古体诗,吸取了民歌的长处,坚持了古乐府精神,擅长七 言歌行、五言古风和乐府诗。表现出蔑视庸俗,反抗和不媚权贵 的叛逆精神,歌颂游侠和仙道。李白一生既钟情名山大川,到处 访仙问道,又热衷建功立业,时时拜谒求告。研究李白的求仕思想,尤其是从诗文中“窥探”他的求仕思想,还是很有意义的。 访仙问道,又热衷建功立业,时时拜谒求告。 研究李白的求仕思 想,尤其是从诗文中“窥探”他的求仕思想, 还是很有意义的。 、李白的仕途经历 根据日本学者笕久美子《李白年谱》王辉斌译)记载,我 根据日本学者笕久美子《李白年谱》 王辉斌译)记载,我 们考察李白的一生,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他真正“从政”的时间很 短。主要有三段:第一段, 742-744 年,长安“供奉翰林”。所 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第二段, 756 年 12 月,李白 应再三邀请赴寻阳入永王李 ?幕僚。但是李 ?并无讨贼之心, 只想 趁乱争夺帝位。后来,李 ?兵败被诛,李白连坐。幸得郭子仪力 保,方得免死,改为流徙夜郎,旋在途经巫山时遇赦。三是至德 二年(公元 757 年),入宋若思幕,自四月至九月,时长不足半 年。综上,如果严格一点说, 如果由“朝廷”亲自任命的才是“命 官”来看,那么李白真正意义上的“仕途”生涯仅仅就长安“供 奉翰林”那两年时间。 二、李白的求仕方式 一)游说干谒。李白干谒游说的方式,主要是宣传自己的 文采,结交官吏,王公贵族,提高自己的声誉,以求博得辅弼明 君的机会。 715年(开元三年)李白 15 岁。因为已有诗赋多首, 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 开始从事社会干渴活动。 从 公元 718 年(开元六年)李白 18 岁,一直到公元 742 年(天宝 元年)他 42 岁,他开始二十几年的出游干谒求仕生涯。他先后 遍游了名山大川,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又拜谒了苏 李邕、贺知章、韩朝宗等王公大臣。 在干谒生涯中, 最有可能“得 见龙颜”的一次是开元二十三年(公元 735 年),玄宗狞猎,李 白上《大猎赋》,文中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夸耀玄宗开创之功远胜汉朝, 并在结尾处故意宣讲道教的玄埋,来迎合玄宗崇尚道教的心情。但是,依然石沉大海,毫无音讯。值得指出的是,这种以文游说干谒的方式也是 白上《大猎赋》, 文中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圣朝园池 遐荒,殚穷六合” 夸耀玄宗开创之功远胜汉朝, 并在结尾处故意 宣讲道教的玄埋, 来迎合玄宗崇尚道教的心情。但是,依然石沉 大海,毫无音讯。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以文游说干谒的方式也是 李白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直到安史之乱前两三年, 李白漫游于 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 方官,以求帮助。 二)以隐求仕。我们考察李白的思想经历时,会发现“隐 居”的思想, 其实一直都是深深地烙在李白内心深处, 只不过表 现的形式,不同时期显现程度不一样罢了。开元十九年(公元 731年),31 岁的李白到了嵩山,羡慕故友道士元丹丘的悠闲清 净山居生活, 隐居之意渐渐凸显。 但是,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 只是思考下一步如何以求仕进。就在隐居寿山时,他还谒见荆 只是思考下一步如何以求仕进。就在隐居寿山时, 他还谒见荆 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但是仍然没有机会。 直到赐金放还之 后,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 天宝三年 公元 744 年)夏天, 李白求仙访道之心更加执着,先到齐州 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 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 成为 道士。其后又赴德州安陵县, 找善写符篆的盖寮, 为他造了真 寰。天宝四年(公元 745 年)秋天, 他还与杜甫一道寻访隐士 高人。但是,李白思想深处深受法家思想影响,他自始至终都没 有完全放弃自己辅弼明君的思想。 “赐金放还”之后, 他一面求 仙学道, 一面企图为国建功。虽然仍事漫游, 对于国家安危, 颇多关切,已与年轻时的“漫游”有所不同。李白 61 岁时,听 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 他北上准备追随其从军杀 敌,只是中途因病折回。所以,李白的“隐居”思想,包括他的 寻仙访道、他的“纵酒”、他的与无赖儿厮混,都是他政治理想 不能得以实现的短暂“放纵”或者“逃避”。 三、原因分析 一)家庭影响。李白的父亲是突厥化的汉人,在 705 年李 白四岁时迁居蜀地,入籍绵州。所以,李白的家庭不是一个有正 统儒家思想的官僚地主,在四川的家庭完全是突厥化的。另外, 从其诗作《上云乐》中可以看出李白深受景云教影响。李白是个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