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接受美学看余华作品对传统的颠覆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 ,中
国文坛崛起了一批“先锋”派小
说家。他们从艺术形式入手 ,大胆地进行实验 , 对传统小说的艺术
形式进行颠覆。余华在先锋派作家中占据着独特的重要位置 , 也 表现出了极强的颠覆意图。 他以其独特的暴力叙述、 死亡叙述和 在挖掘人性方面的深刻 , 关注人的生存困境背后的本质而引起读 者的广泛关注。他的作品即重视形式的实验与探索 , 又凝聚着鲜 明的精神特质。余华风格特异的作品 , 不仅为我们了解人和世界 提供了一个崭新与独特的视角 , 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建立了一种新的形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
余华的颠覆意图同时也造成了对读者阅读心理和期待视野 的颠覆。
一余华的“暴力美学”对阅读心理的冲击
余华在 20
余华在 20世纪 80年代的先锋文学创作中
, 通过冷漠超然的
叙述 ,充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斥着暴力、杀戮、血腥与死亡的
世界。从余华发表于 1987 年的先锋性创作的标志性作品《十八
岁出门远行》开始,暴力几乎成了余华小说的主题 , 充斥于社会关
系的方方面面。《十八岁出门远行》中, 少年在远行途中遭到陌生人的劫掠
系的方方面面。《十八岁出门远行》中
, 少年在远行途中遭到陌
生人的劫掠 ;《现实一种》 中
手足兄弟的残酷仇杀 ;《河边的错误》
中疯子的三次连续杀人。
暴力不仅是对待他人的施暴 , 也有对自己的戕害。如《一九
八六年》中遭遇文革迫害导致发疯的历史教师在幻觉中对周围的 人施加酷刑 , 并手持利刃进行自我墨、宫、凌迟等古代刑罚。暴 力不仅出现在现代社会 , 也出现在遥远的时代 , 如《古典爱情》以 虚拟的历史镜像 , 演绎了一个叫柳生的古代书生所经历的吃人场 景。
此外, 暴力的对象既是成年人 , 也体现于对儿童的残害 , 如
现实一种》中大人对四岁孩子的残杀。还有《黄昏里的男孩》 中卖水果的摊主对小男孩儿的凌辱和踢打
伴随暴力的 , 就是对死亡的呈现。据余华自己的统计 , 他在
1986年一年间所写的小说里 , 就有多达 36人被杀或自杀。谢有
顺认为: “暴力是余华对这个世界之本质的基本指证 , 它也是贯 穿余华小说始终的一个主词。 ”余华作品中大量暴力场面的渲染 对读者的阅读心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实际上 , 在暴力的背 后呈现出的是“丑”的本质。 这种丑以其扭曲的、不和谐的外观 形式,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 , 冲击了传统和谐优美的美学风 格。
二余华作品对传统文本及其对读者审美期待的颠覆
余华发表于 1989 年的几个短篇《河边的错误》、《鲜血梅 花》基本上都遵循了这些文本的创作模式 , 所不同的是余华却以 极强的文化批判精神 , 对其价值观进行了颠覆性的解读。
在《河边的错误》中, 故事渲染得扑朔迷离 : 河边连续发生三 次凶杀案 , 刑警队长马哲费尽周折寻找凶手。故事的前半部分一
直以推理的笔调来叙述侦破的故事 , 与传统的侦探小说模式是一 致的。而故事的结局却出人意料 : 真正的杀人凶手竟然是一个疯 子。而对疯子的处罚却让法律束手无策。 马哲为了防止悲剧的继 续, 击毙了疯子 ,却要为此负法律责任 ,因此不得不装疯来逃避法
律的惩罚。
整个事件就是这样怪异荒诞 , 令人不可思议又啼笑皆非。正 义与邪恶、理性与疯癫之间严格的界限因紧张的现实而被无情消 解, 表现出正常的人类秩序下潜在的非理性和荒诞性。生活中被 遮蔽的最真实的部分就这样呈现出来。这也印证了余华的那句 话: “在暴力和混乱面前 ,文明只是一个口号 , 秩序成为了装 饰。”余华通过这样的途径来颠覆传统的价值观念 ,挑战理性 ,
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文明秩序的脆弱和滑稽。
鲜血梅花》是对古典武侠小说的模仿。一代宗师阮进武死
于两名武林黑道之手。十五年后 , 儿子阮海阔秉承母亲遗嘱去寻 找杀父仇人。他长年奔波在追寻仇家的路途上 , 却完全不明白自 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只是一直漫无目的地寻找 ,不知所向。多年后 ,
当阮海阔得知杀父仇人因自己的无意已死于他人之手时 , 他却没 有欣喜若狂 , 而是“依稀感到那种毫无目标的美妙漂泊行将结 束”, 怅惘不已。
传统武侠小说中侠客为父报仇的神圣使命 , 在阮海阔有仇无
恨,漫无目的地浪迹天涯的行程中被淡然消解 , 武侠小说的传统 母题在此被改写。“可以说 , 《鲜血梅花》以传统的通俗的文学
形式,表达了现代存在主义的哲学意蕴一一人生旅途的虚无与荒 诞。这样 , 传统故事与现代意蕴作为两种异质就同时并存于一个
文本之中, 二者互相排斥 , 又互相渗透 , 产生出强大的艺术张 力。”
文本之中
三结语
接受美学诞生之前的一些文学批评 , 总是习惯于分析作家、 作品这两个层面。在引入读者的层面后 , 批评的视角发生了改变 ,
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