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授人以“鱼”走向授人以“渔”-最新文档.docx

从授人以“鱼”走向授人以“渔”-最新文档.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授人以“鱼”走向授人以“渔” 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许卫兵执教的苏 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我感到这节课取材现实,手段别 致,精彩纷呈,富于启示,特撰写下两个教学片段与同行交流分 享。 教学片段 1】 新课伊始,许老师课件出示一个大大的汉字一一“数”, 并 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数(Shu )起源于数(Shu) ”这句话引出 6、4、2、代数的起源,然后屏幕上依次投影出现 6、4、2、 个苹果、 1 个苹果,让学生先后数出并同时写出整数: 1。许老师接着追问: 1 个苹果可以用“ 1”来表示,如果把它平 均切成两块,这半个苹果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呢?运用生活经验,“挑逗”学生的认知,使得学生跃跃欲 试。 于是,生 1写成“0.5” ,生 2写成“”,生 3 写成 生4写成“半个”……此时,许老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 各自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生 1:我用 0.5 表示,因为如果 10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 每份是 5 个,那么如果 1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就是 0.5, 1 可以分成 0.5 和 0.5 。 师:你在哪儿见过 0.5 ? 生 1:考试的时候啊,我得过 99.5 分。 生 2:把 1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我就在下面先写上 2 ,取 其中的 1 份,上面就写上 1,就成了。 生 3:我认为把 1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就在上面先写上 2, 取其中的 1 份,就在下面写上 1,写成,读作一分之二。 生 4:我觉得我说的不太对, “半个”不是数, 应该不算吧。 显然,生 3 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许老师并没有急于纠正, 而是组织大家讨论, 让学生自己判断到底哪个是对的, 儿童的认 知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有时看似不可理喻, 细细品味却 别有滋味。学生在争论中各抒己见,有的提出用来表示,也有的 提出用来表示,还有的说这些都可以。许老师并不急于表态,先 是表扬学生爱动脑筋, 继而结合分苹果的过程适时引导, 指出根 据人们的长期习惯认可用来表示。 教学片段 2】 许老师安排学生折长方形纸片表示,学生得到如下多种方 式: 通过目测折叠验证, 大家对前三种情况表示肯定,对第四种 通过目测折叠验证, 大家对前三种情况表示肯定, 对第四种 折法将信将疑。 许老师及时追问: 阴影部分真是长方形纸的吗? 怎么验证?学生答道:剪下来,放在一起,看能否重叠。教师照 学生的话操作验证, 得出两个部分完全重合, 学生确认第四幅图 的阴影部分也是该长方形的。接着,许老师由放到收继续追问: 这个折痕有什么特点?还有其他折法吗?有多少种?一连串的 提问促使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折痕只要通过长方形的中心, 能将长方形平均分成 2 份,所以有无数种折法。 许老师适时结合 课件演示折痕直线转动后形成的两个部分, 并伴随阴影部分的平 移或旋转使得两部分完全重叠。 至此, 许老师进一步由放到收聚 焦分数的意义追问: 这些阴影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 焦分数的意义追问: 这些阴影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 为什么都可 以用来表示呢?学生通过辨析得出: 不管怎么分, 只要把长方形 平均分成 2 份,取其中的 1 份就都可以用来表示。 观课思考】 备课的过程是一个思考与预设的过程, 上课的过程则往往充 满各种变数。课堂上引导学生大胆想、大胆说,这种思维的碰撞 十分精彩, 但一些不恰当的理解有时会打破预设, 让学生对学科 知识产生“误解”。许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无疑是冷静睿智的, 他在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辨析后, 给予适时、 恰当的点拨 与总结, 让学生在大脑最活跃的时候接受正确的认知, 这样的教 学是民主、自由、灵活、生动的。数学教学中预设的教学目标, 包括教学应达成的任务和为了达成这一任务所计划采取的教学 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预设的内容和即时生成部 分,提倡并鼓励师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有新发现、新思考,以便 不要超越预定目标的要求,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 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对待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过分纠结于开放的课堂能否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应聚焦课堂中学 生的探究精神、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才是学生数学发 展的最大动力和数学学习的根本目标。 不要 1.从授人以“鱼”走向授人以“欲”。 美国教育学家、课程和评价理论专家拉夫尔 ?泰勒就说过: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想学什么, 而不是教师要教什么。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 许老师由讲述“数” 始新课,交代了数的起源,接着让学生分别数出6、 始新课,交代了数的起源,接着让学生分别数出 6、4、2、 1, 话锋一转:如果把苹果平均切成两块,该如何来表示呢?设计、 安排了有关联的学习素材和研究主题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