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名师指津:高考作文的思维要求与对策(附:2021备考对策).docx

高考语文作文名师指津:高考作文的思维要求与对策(附:2021备考对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作文名师指津:高考作文的思维要求与对策(附:2021备考对策)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的提升。2020年高考作文题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全国Ⅲ卷作文提“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由浅入深地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项能力的综合运用。上海卷要求考生就“重要的转折”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展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为思辨提供了更广阔、更明晰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进入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与哲学思辨。 【真题分析·2020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信”的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然而“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因此“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地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其实,试题是用“镜子”“画像”等比喻词引导青少年思考如何提升自我、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 同时, 试题试题融入了“客观”与“主观”、“认识”与“实践”关系的思辨元素,考生作文中必须得到体现: 1. 借鉴反思,认识自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思维 的角度看,就是利用自己对客观(人与事)的认识,反观自己,审视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到亮点,洞见灰暗,从而形成对自己的完整认知。 2. 审视自省,改变自我。“不断地绘制‘自画像’”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利用不同类型的人 物、事件反躬自省,正确地认识自己;二是完成由认知到实践的推进,即改变自我,提升自我。 2021备考对策: 着眼运用,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1.审题立意,重视思维因素。 高考作文试题融入思维因素背景之下,作文审题显得尤其重要,考生要特别注意把握题目的思维要求。如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是考生写作思考问题的前提,思考的对象则是“是否意味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考生思考问题,则必须认识到“个人的主观努力”与“事物发展进程”的关系:一是在“重要的转折”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判并提出合理应对方案,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二是在重大转折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推动事物朝着积极方面发展。三是在“重要的转折”发生之后,无论风暴将我们带到一个怎样的岸边,我们都要以主人的身份上岸,即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 2.掌握并运用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一分为二,多角度分析问题。事物有正面,有反面;有主流,有支流;有成绩,有问题;有长处,有短处。考生在分析问题时,要善于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论证,如历史的角度、现实的角度,经济的角度、文化的角度,自身的角度、外在的角度等;要善于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如同一事物,既分析正面,也分析反面,既认识到积极的一面,也分析消极的一面。以此追求论述的客观、准确,表现出哲理的思辨性,避免说理的绝对化。 【运用示范】 今年高考,有的举起“天王盖地虎 个个985”横幅;有的举起挂香蕉的甘蔗,说是“有蕉一日,掂过碌蔗”,又说是寓意考上“浙(蔗)大”“交(蕉)大”;有北方家长穿上紫色内裤,寓意“紫腚成功”;更多的戴起印有“高考成功符”的口罩……为给孩子添哪怕是一丁点的好运气,这届家长也是拼了,其心可悯。然而,良好的愿景与祝福和盲目从众甚至迷信,或只有一步之遥。此类风习年年见涨。想讨个好彩头无可厚非,但如此怪招迭出,对临考的孩子真的好吗,说不定还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岂非得不偿失。 (节选自人民网评:《穿旗袍陪考,真好吗?》,作者李泓冰) 引入高考送考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承认家长的良苦用心,并说讨个彩头无可厚非,同时指出其“迷信”色彩,特别是加重考生心理负担的危害,如此说理,可谓全面而深刻。 (2)关注联系,避免孤立、片面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的表现具体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