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讲堂:命意作文复习备考指导.docx

高考作文名师讲堂:命意作文复习备考指导.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名师讲堂:命意作文复习备考指导 高考的改革推动着高考作文不断创新,高考作文经历了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作文的改革历程。最近几年出现了新的命题形式。面对新的命意作文形式,我们该如何进行审题与立意?名师结合高考真题,例析审题立意的技巧与方法,赶快学习一下吧! 面对新的命意作文形式, 我们该如何进行审题与立意? ●1. 要认真分析材料,明确材料和主题之间的关系。(以 2020年全国卷Ⅱ卷为例)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墨子的话表达了天下大同的观念,中国自古以来就视世界为一体;而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都与世界休戚与共,都对世界有责任。这段中外名人的言论,明确了主旨——世界大同。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 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 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第二段材料写疫情期间,中国接受其他国家的 援助,是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第三段材料写中 国对其他国家的援助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祝福。这两 段材料体现出灾难之下命运与共、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则材料的主旨正好切合了主题中的“同一世 界”这一主题。立意时就要将传统“和合思想”和 现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接,引导时代青年把个 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 参考立意: (1)中国青年在世界发展中当仁不让。 (2)中国一梦,世界大同。 (3)青年携手,实现大同。 (4)世界未来,由我们创造 2. 注意抓住材料中和主题中的关键词,聚焦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以2020年天津卷为例)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材料和主题的关键词都是“中国面孔”,材料选择了杜甫、屠呦呦以及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等四副“中国面孔”为例,兼顾科学与人文、伟大与平凡、国家成就与世界影响。同时,作文材料寓宏大于微细,包含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中国科技的世界贡献、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守望相助的个人担当等丰富内涵。 立意时要引导考生聚焦中国抗疫精神,传承家国情怀,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责任担当、民族韧性,感悟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 参考立意: (1)中国面孔,凝聚中国精神。 (2)新面孔,新希望。 (3)解读中国面孔,打造中国形象。 (4)平凡面孔,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3. 注意审清题干中的任务驱动。(以 2020年海南卷为例)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 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任务驱动一:由材料转为主题——带你走进(中华地名),所以立意时围绕材料中的中华地名这一主题来立意。 (2)任务驱动二:文体限制——主持词,写作时注意主持词的相关要求和格式。 (3)任务驱动三:写作者身份——主持人。明确自己的身份。 (4)创设的情境——电视台邀请客串主持人。明确是在什么情境下、受谁邀请去的。 (5)任务驱动四:表达交流——根据材料内容及含义完成,角度好,立意明确,标题自拟,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信息,不少于800字。同时明确自己的创作是给谁看。 命意作文复习备考指导 1. 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关注社会发展,书写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内涵深刻,意义深远。如: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创新、 包容、谦虚、务实、奋进、诚信、兼容、好学、互信、互利、协商、尊重、爱心、平等、公德等。 2. 阅读经典著作,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的根,滋养着民族的魂,是精神支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要结合时代特征,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书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铸魂育人之功。 3. 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关怀他人,书写人生感悟。 知识与素养需同步提升,文化与美德需共同成长,德、智、体、美、劳需一起进步。学习不仅为了获得知识、提高智能,还要培养劳动的技能与强健的体魄,更要发展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