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旁宫赋》2021届高考可以借秦帝国灭亡的“古”讽什么的“今”?.docx

《阿旁宫赋》2021届高考可以借秦帝国灭亡的“古”讽什么的“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旁宫赋》2021届高考可以借秦帝国灭亡的“古”讽什么的“今”? 解析一则永不过时的写作素材:站在2021借秦帝国灭亡的“古”讽什么的“今”? 从贾谊的《过秦论》,到杜牧的《阿房宫赋》,到今天,关于秦帝国灭亡的原因的讨论,一直就没有停息过。站在2021年,我们重新来看待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有哪些现实意义呢?也就是说它可以用来讽什么样的“今”呢?秦帝国的灭亡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还有哪些借鉴意义呢? ? 1、残暴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不实行仁义道德,施行暴政是秦国灭亡的原因。 这是流传最广的原因总结。 这种总结在贾谊所处的汉代是有意义的,当国家进入建设阶段,倡导仁义道德,是社会稳定繁荣的前提。 今天,仁义道德依然是管理国家的重要要手段,仍然有现实意义。 它体现人类的高贵,散发人性的光辉。 今天的仁义道德,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以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 秦始皇以个人目标“王天下”为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惜动用一切手段,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人人都要为“王天下”服务,全国人民只能做两件事,劳作和打仗。 这种把个人目标凌驾于百姓头上的做法,就是暴政。 与之相对,充分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为百姓服务,就是仁政,就是在施行仁义道德。 抗击新冠疫情,中国把百姓的生命安全置于首要位置,体现的就是一种仁义道德。 ? 2.贪婪论 秦国的灭亡是因为他太贪婪。 把天下的美女和金银财宝,都送进阿房宫。“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导致了秦帝国的灭亡,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旁宫赋》提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种总结在杜牧所处的唐代是有意义的,哪怕是稳定繁荣的国家,也需要警惕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当中也提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书》里面也提醒太宗“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十分危险。 这种总结,在今天仍有意义。 我们今天强调节俭跟过去稍有不同,过去我们强调节俭,是因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的不容易,物质太贫乏,不节俭就有可能会饿死。 今天,在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讲节俭,需要重新定义节俭的概念。 节俭不是不要消费或减少消费,相反,我们还要鼓励消费来促进经济发展。 节俭对个人没问题,但对国家来说,节约意味着消费减少。你要知道,你的消费,就是别人的收入,那就同时意味着,企业收入减少。而企业收入减少,经营困难,企业就要削减产量,解雇工人。工人收入减少,甚至被解雇,就更不敢消费,进一步减少企业收入。然后再减产,再裁员。如此往复。所以,越节约,国家越穷,就会形成“贫困循环”。 从国家层面来说,节俭,要从资源优化的角度,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不浪费社会资源才是节俭。 最大的浪费,是不可再生社会资源的浪费。 比如,人类对塑料的滥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资源难以再生。根据2020年12月底发表在《环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的论文阐述,因为吃海鲜,每人每年可能会摄入5.5万颗微塑料。微塑料污染最严重的是以中、日、韩、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亚洲海域和北美洲的海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年吃下去的微塑料均值会更高,在3.9万到10.5万之间。 还有,让人痛心的浪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比如,知识青年下乡,专家学者到农村劳动,没有让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有人可能会问,秦始皇的大兴土木和今天的基础工程建设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 秦始皇动用全国的人力和物力,大兴土木,这是资源的错配,是让不合适的人做不合适的事。 今天的工程建设,是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资源的适配,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所以,同样是搞建设,秦始皇那叫浪费,我们这不叫浪费。 ? 3.金融体系崩溃论 从金融的角度看,秦国的覆灭是货币引发的惨案。统一的货币“秦半两”灭亡了秦国。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强行统一货币,规定全国必须使用统一的秦国货币,秦半两,但造币水平却跟不上,导致民间缺钱。 缺钱,国家税收也收不上来。怎么办?于是就直接征发老百姓服徭役,修阿房宫,修始皇陵墓,修长城,修高速公路(驰道),导致一系列的矛盾。最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英雄云集响应,秦帝国很快就土崩瓦解。 这是一场货币短缺导致的惨案。 这种说法也有解释力。 这种说法,是今天的人,用今天的知识,重新理解和解释历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存在于人们的叙述里。 秦帝国的货币政策导致的灾难,提醒我们要按金融学规律办事。 再引申一下,秦帝国的教训还可以进一步抽象为,社会发展要按规律办事。 举例来说,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们优先发展重工业,固然让我们快速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却没有能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