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大理——崇圣寺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崇圣寺是全东南亚唯一一个开过金光的佛寺,被誉为“佛都”。它是由108位从世界各地请来的得道高僧为它开的金光。 走进崇圣寺,我们不禁被它那气势宏伟、庄严秀丽的布局所折服。观赏崇圣寺,须得品味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崇圣寺在南诏古国、大理古国时期即为皇家国寺和政教中心,历史上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在此出家为僧,在金庸的武侠名著《天龙八部》的笔下,段氏皇族出家的“天龙寺”,就是今天的崇圣寺。 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至741年,经历代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了颠峰,有“基方七里,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享“佛都”之美誉。 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闻名于世: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今天五大重器仅存三塔,而一代名寺“南中巨刹”崇圣寺与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 2005年大理旅游集团耗资1.82亿人民币恢复重建崇圣寺,重建的崇圣寺,占地600亩,西依苍山应乐峰,东临洱海万顷波,海拔2199米,东西长1136米,南北宽352米,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约占古代崇圣寺建筑面积的六分之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我们沿着这座中国规模最大的汉传佛教寺院的中轴线依次观赏了大鹏金翅鸟广场、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山海、大观十牌坊以及寺内的木雕艺术等。最后我们来到了望海楼,回味着崇圣寺那宏大的建筑规模和精湛的建筑工艺以及将静态的佛教艺术与动态的佛教文化相结合,再现当年“灵鹫山圣地,妙香国佛都”之辉煌的崇圣寺内涵,远眺着苍洱毓秀,望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源源不断的涌进崇圣寺,听着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方言,我们不禁深深的为崇圣寺、为大理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 *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祝圣寺原名迎祥寺,又名钵盂庵,始建于嘉靖年间。清嘉庆后,庵无人住,渐衰颓。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虚云和尚上山,发愿扩建寺院,创立十方丛林。他亲自到国内外募化功德,筹黄金万两,来建此寺,十年始成。寺在古木丛中,总面积为13350平方米,倚山就势,逐渐上升,四周红墙绿树,交相辉映。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2、鸡足山祝圣寺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2、鸡足山祝圣寺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高大的照壁上绘有《鸡足山全景图》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巍峨的大门前面是半圆形池塘,即“放生池”,一泓清水,山光云影徘徊其间,煞是好看。池中建八角楼亭,名“镇宝亭”,池周围用大理石栏环绕,石质温润如玉,庄重美观。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镇宝亭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拾级而上是庄严的天王宝殿,大门上悬挂“祝圣寺”贴金匾额。两侧哼哈二将,进门两旁有四大天王,中间神龛内供弥勒佛,袒胸露乳,笑容可掬,后面是护法韦驮。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鼓楼 钟楼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大雄宝殿是寺院建筑群的中心,气派雄伟,富丽堂皇,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殿角上翘的王楹宫殿型建筑。屋顶长脊中间有宝鼎,两端为斑蝥。所有飞檐、斗拱、门、窗, 均出自大理、剑川等地的白族艺人之手,雕凿精致、造型美观。檐口高悬孙中山题的“饮光俨然”,梁启超题的“灵嶽重辉”,赵朴初题的“大雄宝殿”二块金字大匾。大殿矗立院中,四周础石栏杆,殿前两旁则是钟古楼。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大殿内塑释迦牟尼佛像,迦叶、阿难侍立两旁,座前供有坐式和卧式汉白玉佛像各一尊。玉佛来自缅甸,玉石晶莹洁白,状若凝脂,雕凿艺术精堪。大殿四周塑五百罗汉,分上中下三层,模仿昆明筇竹寺罗汉塑像,彩色汉装,喜、怒、哀、乐俱全,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大殿后面是“藏经楼”,保存着寺中珍贵的文物和名家字画。楼的前后都有走廊。楼下是“雨花台”,为佛教讲经说法处。当年高僧虚云、太虚等曾在此台讲经说法。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仙鹤湖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构与布局

文档评论(0)

rabbitc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